刁艳,女,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所撰《促进高校艺术生英语指导性自主学习的“四步曲》载《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第S1期;《通过猜词法附带习得词汇的研究综述》载《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注释方式和语篇生词率对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载《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9期;《及物性系统视角下的海盗形象——对史蒂文森<金银岛>中荒岛怪人的文体分析》载《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金银岛>中隐匿的圣经原型》载《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史蒂文森和<退潮>中的宗教探索》载《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报刊选读课程中英语专业学生语篇词汇衔接意识的培养途径》载《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刁艳飞,女,2009年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文革时期二胡音乐研究》。讲师,山东交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党委副书记,山东交通学院第一届妇委会副主任,山东交通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研究方向:音乐学。2010年山东省普通话推广先进个人。所撰《大学生进行传统音乐教育对心理调适的调查与分析》载《时代文学》2006年第3期;《从余华的<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看音乐与文学的关系》载《时代文学》2006年第4期;《文革时期二胡音乐的历史评价》载《山东文学》2010年第S1期;《由<喜送公粮>看"文革"时期二胡音乐特点》载《大家》2010年第14期;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CKSZ04)《山东省文化创意人才的开发路径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YJA710079)《中国共产党引领先进文化能力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中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第二作者)载《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著作《让人难以完全遗忘的二胡时光》团结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刁艳华,女,生于1983年12月。2005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学学士;2007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产业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我国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山东协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润华集团服务顾问。研究方向:市场营销、计量经济。讲授服务营销、销售管理、消费行为学、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2008年评为山东协和学院先进教师;2009年获山东协和学院优秀教案二等奖;2010年评为山东协和学院先进教育工作者;2011年获山东协和学院优秀教案三等奖。2010—2011年主持山东协和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经济管理计量分析方法模型及其计算机实现研究》;2011—2013年主持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生活形态、社会资本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2012—2013年参与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基于HADOOP云计算平台的分布式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2013—2014年参与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2013—2014年主持山东协和学院科技计划项目《Copula函数建模方法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研究》;2013—2014年主持山东协和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山东省技术创新及影响因素分析》;2013—2014年主持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区域产业碳排放及减排潜力的统计测度研究——以济南市为例》,获山东省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4年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地区经济差异条件下农村养老能力与养老方式的比较及对策研究》;2014年主持山东人文社会科学课题《软实力视角下齐鲁文化新优势对策》;2015年主持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经济时序数据的季节调整方法及应用研究》。参与《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及方法应用》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另有一项研究成果获山东民办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所撰《中海油、中石油跨国并购成败分析》载《石油商技》2006年第1期;《进入石油宜慎行》(第二作者)载《中国石油企业》2006年第5期;《我国石油业产业规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载《资源与产业》2006年第6期;《中国石油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及其规制研究》载《价格月刊》2006年第8期;《酒店企业文化的构建》(第二作者)载《现代企业文化》2010年第10期;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1LG66)《IT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评价与决策系统及其计算机实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IT开发项目的实物期权扩展模型及应用研究》(第二作者)载《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23期;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25GH255)《济南市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生活形态、社会资本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基于全面价值管理视角的价值分析研究》(第一作者)载《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第2期;山东协和学院项目(XHXY201318)《Copula函数建模方法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基于Garch模型的股票市场股指收益率波动性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6期;济南市教学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25GH255)研究成果《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社会资本、生活形态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第二作者)载《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区域软实力提升策略研究》(第二作者)载《中国商贸》2013年第17期;山东协和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XHXY201203)和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KT13016)阶段性研究成果《我国石油企业软实力研究》(第一作者)载《商》2013年第18期;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1LG66)和全国统计科研重点项目(2012LZ051)阶段性研究成果《IT投资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系统设计研究》(第二作者)载《中国商贸》2013年第25期;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1CJJJ38)研究成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及差异分析》(第三作者)载《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2期;山东协和学院校级人文社会科学课题(XHXY201321)《儒家文化酒店主题内涵问题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山东儒家文化酒店主题内涵问题的分析》(第二作者)载《艺术科技》2014年第4期;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RKB01036)《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和山东统计科研重点课题(KT13016)《区域产业碳排放及减排潜力的统计测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综述》(第一作者)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第6期;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25JS13096)《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干预的研讨》(第二作者)载《新西部(理论版)》2014年第15期;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2LZ05)《基于HADOOP云计算平台的分布式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和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4-ZZ-WH04)阶段性研究成果《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分析相关问题探讨》(第三作者)载《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J14WF69)和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4-zz-wh-04)研究成果《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测度及动态融合关系实证检验》(第一作者)载《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31期;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J14WF69)、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KT15018)和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KT15177)阶段性研究成果《软实力视角下齐鲁文化新优势对策研究》(第一作者)载《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RKB0106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1GM014)、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4ZZWH04)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1CJJJ38)研究成果《蓝色经济区生态效率的统计测度》(第三作者)载《统计与决策》2016年第12期;济南市软科学计划项目(201602121)《济南市产业结构碳减排潜力测度及转型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载《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31期。
刁艳红,女,生于1971年9月,江西赣州人。2012年赣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题为《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兴趣、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共党员。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2017—2018学年作为高等学校国内访学学者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进修。多年从事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认真对教师教育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此同时,主动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期兼职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热心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学相关的公益和实践活动。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FBB011471)《山区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阶段成果《教师背景变量对山区农村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第二作者)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误区分析及应对》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载《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浅议农民子女上大学的困惑与对策》载《农业考古》2006年第3期;《关于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培养的思考》(第一作者)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关于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思考》(第一作者)载《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36期;《“非主流”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其应对》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江西省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职业兴趣的调查研究》载《科技视界》2012年第6期;2010年江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刁艳红,女,本科毕业于长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汉语句法语义歧义研究综述》。长春光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2003年参加工作,主讲现代汉语、实用修辞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大学语文等课程,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锐意创新,其中“对外汉语教学”为首批校课改课程;“现代汉语”课程于2009年获批省级优秀课,2017年荣获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020年获评校重点培育课程,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持《国内电视节目支持人语言技能培养模式研究》等省级科研课题2项,曾获校优秀教师、优秀班导师等荣誉称号。所撰《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探讨》(第二作者)载《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清沈复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中的写实元素》(第一作者)载《戏剧之家》2015年第18期;《国内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技能培养研究》(第一作者)载《现代交际》2016年第5期;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2012]第389号)《国内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技能培养模式研究》成果《论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第二作者)载《现代交际》2016年第5期;《<儒林外史>中杜少卿的人物形象》载《唐山文学》2016年第8期;《独立学院<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和《微课技术与现代汉语教学的紧密结合》载《现代交际》2018年第23期。
刁艳芳,女,生于1981年,山东滨州人。2004年7月山东农业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学士;2009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博士,学位论文题为《双标准的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式研究及其应用》。副教授,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水资源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泰安水利学会会员。主要从事水库控制运用及其风险分析、洪水资源化利用和水资源管理等方法的研究。主要从事防洪预报调度风险分析理论及应用研究。2012—2014年参与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力提高的可行途径与现状供需格局分析》;2013—2015年参与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水环境实时监测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2013—2015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岩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的岩体裂隙网络空间结构特征研究》;2014—2016年参与山东省省级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平原水库优化设计及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应用》;2015年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南水北调平原水库运行期健康诊断及防护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2016年主持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双标准梯级水库联合预报调度方式研究》。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水文学原理》(范世香,刁艳芳,刘冀著)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范世香,韩娜娜,刁艳芳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南四湖流域水资源供需格局与对策研究》(董洁,张庆华,刁艳芳著)黄河水利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撰写《基于最大熵原理方法的洪水预报误差分布研究》载《水利学报》2007年第5期;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1015)研究成果《水库群防洪预报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载《水文》2009年第1期;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701015)研究成果《水库群防洪预报调度系统关键技术》载《水力发电》2009年第3期;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B14B05)研究成果《基于不同风险源组合的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式风险分析》载《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09年第3期。《防洪预报调度方式综合特性风险率计算方法研究》载《水力发电》2011年第10期;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0701015)研究成果《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优选方法研究》载《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第10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02174)、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201022)和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1490111)研究成果《基于内集-外集的洪灾模糊风险分析》载《水力发电》2013年第7期;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370212001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B07B05)、山东省省级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SDSLKY2013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174)研究成果《3种针叶林对降雨截留作用的比较》载《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3702120014)、“十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5BAB07B05)和山东省省级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SDSLKY201305)研究成果《平原水库提水调度规则决策树的制定及应用》载《中国科技论文》2017年第7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174)、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370212001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B07B05)和山东省省级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SDSLKY201305)研究成果《基于粒子群的水库群联合防洪预报调度规则设计方法》载《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年第2期;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370212-0014)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B07B05)研究成果《梯级水库群联合防洪预报调度方式风险分析》载《水力发电》2018年第8期。
刁艳丽,女,黑龙江省延寿县委党校教员。所撰《浅析先进文化的科技创新问题》载《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4期;《对发展城市文化的几点思考》载《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6期;《浅谈企业文化及其创新》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第11期;《让先进文化在网络中繁荣》载《学理论》2010年第7期;《文化强国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问题与相关阐述》载《才智》2016年第10期。
刁艳波,女,重庆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中国建筑业劳动力成本增长问题及综合评价研究》。中共党员。二级建造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工程管理学院房地产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建设工程管理、建筑业发展等方面研究。主讲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经纪实务、园林工程预决算等课程。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17年教师教学竞赛说课比赛三等奖获得者。第二作者撰写《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3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7017)、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5jcyj A90016)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6112015CDJXY150001)研究成果《基于电流轨迹相似度的双馈风电机群电磁暂态同调分群方法》载《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第10期。
刁艳玲,女,1988年毕业于北安农校农学专业。研究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大麦研究室主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站长。主要从事专用啤酒大麦的遗传育种工作,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优质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撰写黑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wco2210)研究成果《俄引多棱啤酒大麦新品系03N06及其栽培要点》载《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年第4期;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5)研究成果《优质抗病丰产啤酒大麦新品种-龙啤麦3号》载《麦类作物学报》2015年第4期。
刁莉,女,生于1974年8月,黑龙江哈尔滨人。1996年2月乌克兰哈尔克夫国立大学经济系金融与信贷专业学士;1997年2月乌克兰哈尔克夫国立大学经济系金融与信贷专业硕士;2000年9月乌克兰哈尔克夫国立大学经济系国家经济规划专业博士。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武汉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副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员,民盟湖北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长策智库”全球宏观经济政策(GMEP)研究项目特约研究员(2010年)。从事世界经济、区域国别经济尤其是转轨国家经济方面的研究。1996年2月任美国林生公司驻乌克兰商务代表;1999年9月任乌克兰哈尔克夫师范大学经济系、外语系助教;2001年8月—2004年1月就职于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4月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教研室主任;2010年11月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系副教授;2016年12月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2003-2004年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东欧经济转轨与经济转轨中的国家》;2004年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才引进基金项目《经济转轨中的东欧国家》;2005年主持河北省教育厅社科人文基金项目《经济转轨中的东欧国家》;2006年9月主持教育部社科人文基金青年项目《东欧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与政府职能的转换与借鉴》;2011年6月主持武汉大学2011年度海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动态追踪项目《经济转轨时期东欧俄罗斯经济学家转轨思想追踪》;2011年9月主持武汉大学教务部项目《世界经济史全校通识项目2011ts201119》;2011年10月主持武汉大学自主科研基金2011年社科人文项目《世界银行贷款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2012年6月主持武汉大学2012年度海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动态追踪项目《银行国际化前沿问题追踪》;2014年4月2日主持横向项目(2014100085315)《湖北移动黄石TD电子政务应用项目二期》;2014年6月主持武汉大学研究生院专业硕士精品课程《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2017年10月主持中国侨联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跨国移民、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2017年9月主持国防A类十三五重大专项《国际合作研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2017年9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建设与贸易互补,产业合作研究》。参编教材《国别地区经济》(成协详,佘群芝主编)2006年8月中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主编教材《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习题集)2016年3月九州出版社出版;著作《转轨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俄文著作《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1980-1997)》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所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研究》载《管理科学》2000年第1期;《论经济转轨的动态过程》载《北方经贸》2002年第6期;《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解析》载《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过渡中的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解析》(第一作者)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4期;《过渡中的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解析》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9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研究》(第一作者)载《管理科学》2004年第1期;《中国经济改革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载《世界贸易与世界经济(乌克兰语)》2004年第1期;《论高等教育的战略发展》(第一作者)载2005年5月20日《乌克兰海关研究院国际会议论文集(乌克兰语)》;《国家自主性与经济转轨》载《经济信息(俄语)》2006年第4期;《中美体育健身消费的比较研究》(第一作者)载2007年3月1日《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经济全球化、收入分配和中国居民的社会保障》载《经济信息(俄语)》2007年第4期;《中国的对外发展援助战略反思》(第一作者)载《当代亚太》2008年第6期;《拉美地区小额信贷深度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第一作者)载《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10期,获“国际金融青年论坛”优秀奖;《大众体育健身产品消费的中美比较研究》(第一作者)载《管理世界》2009年第12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对华贷款及其经济社会影响》(第一作者)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期,2013年获武汉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提名”奖;《中俄金融市场合作的现状及发展》(第一作者)载《中国市场》2011年第33期;《中俄贸易合作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第一作者)载《中国市场》2011年第42期;《俄罗斯资本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实证分析》(第一作者)载2011年《发展经济学研究》;教育部社科人文基金青年项目(06JCGJW003)《东欧社会保障职能转变与借鉴》阶段性成果《爱沙尼亚养老模式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第一作者)载《学术交流》2012年第5期;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赞助项目研究成果《世界银行对华贷款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一作者)载2013年《发展经济学研究》;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和特色学术领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和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研究成果《世界石油危机与中国石油贸易的战略发展(1973-1998)》(第一作者)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5期;《中俄蒙经济结构互补性与三国自贸区构建》(第一作者)载《亚太经济》2015年第6期;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和特色学术领域建设计划项目《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动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和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研究成果《我国应在RCEP的区域服务贸易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积极作用》(第一作者)载《经济纵横》2015年第8期;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清末民初中俄茶叶贸易与汉口茶市的发展(1862—1919)》(第一作者)载2015年《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研究成果《我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效率与对策》(第一作者)载《经济纵横》2016年第3期;《中俄蒙经济的发展与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基于SMART模型的实证分析》(第一作者)载《清华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中俄蒙自贸区推进及其实证检验》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ZDA039)《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研究》研究成果《存在误差的层次分析法于银行国际化中的区位选择》(第一作者)载《珞珈管理评论》2017年第2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039)研究成果《主权用评级对外汇市场的影响——以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为例》(第一作者)载《现代财经》2017年第3期;《黯淡中的生机与希望——读<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第一作者)载《群言》2017年第3期;《文明的引力与包容的发展》(第一作者)载《群言》2017年第8期;《“一带一路”上的中俄万里茶道》(第一作者)载《群言》2017年第9期;《大城小事中的移民与方言》(第一作者)载《群言》2017年第11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039)《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资助项目(17BGJ022)《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建设与贸易互补,产业合作研究》研究成果《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第一作者)载《统计研究》2017年第11期;《“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研讨会综述》载2017年《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山西省晋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20170105)成果《从山陕会馆看清代晋商在汉口的活动》(第一作者)载《城市史研究》2018年第1期;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15ZDB061)《资本主义时代欧洲农业经济组织》和《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国际比较研究》(16JJD790045)成果《1948—1956波兰农业集体化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国农史》2018年第3期;《汉口英商银行的发展谜团——麦加利银行与汇丰银行》(第一作者)载《群言》2018年第4期;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GJ022)《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建设与贸易互补、产业研究合作》阶段性成果《北路贸易中的旅蒙商与旅俄商(1727-1911)》(第一作者)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4期;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GJ022)《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建设与贸易互补、产业合作研究》阶段性成果《我国政策性石油贷款与中俄能源合作》(第一作者)载《太平洋学报》2018年第5期;《小小绝酥饼背后的武汉老字号变迁史》(第一作者)载《群言》2018年第8期;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GJ022)《中俄蒙经济走廊的建设与贸易互补,产业合作研究》成果《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第一作者)载《中国软科学》2018年第8期;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和武汉大学2015年度自主科研项目研究成果《银行的起源、交易及合约密集化》(第一作者)载《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10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DA039)《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与互补关系研究》成果《全球化视野下的近代中俄贸易:以棉布和茶叶为中心》(第一作者)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16ZDA039)《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竞争与互补关系研究》成果《“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西亚贸易潜力研究》(第一作者)载《亚太经济》2019年第2期。2009年11月获2009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2012年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年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团队“教学贡献院长奖”;2014年京交会第八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RCEP协议与区域服务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及建议》获三等奖;2014年度武汉大学统战系统理论研究先进个人;2015—2017年三篇论文获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征文优秀奖;2016年获新兴经济体论坛研究生优秀论文奖;2017年获“一带一路推进暨金砖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刁莉男,女,生于1977年2月,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共党员。博士,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系讲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会员。讲授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劳动经济学等课程。所撰《ASMEC-O:一个基于主体的开放经济模型》(第一作者)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6期;《ASMEC-M:一个基于主体的市场经济模型》(第二作者)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YJ02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79JJD0079)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5-0318)研究成果《国际分工演化过程模拟实验研究》(第一作者)载《财经研究》2006年第8期;吉林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201022031)研究成果《跨学科视野下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第一作者)载《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8期。
刁莉莉,女,生于1986年11月,安徽五河人。2014年安徽工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题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研究——以芜湖市四所高职院校为例》。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文化传播系2005级文秘专业学员。在校期间任文化传播系学生会主席。2009年毕业后留校任院办公室文员和团委书记。工作认真踏实,勤勉上进。所撰《“90后”高职生思想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载《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12期;《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考——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载《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刁晋光,生于1954年5月。山东滨州人。高级讲师。毕业于中央党校大学。1969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云南省楚雄州工交干校校长,楚雄技工学校校长,楚雄工业学校校长,楚雄技师学院院长,昆明理工大学楚雄应用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楚雄州职教园区管委会主任。2014年8月退休,享受副厅级待遇。2006年10月被评为云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优秀校长。2009年12月被评为中国技工院校杰出校长。2011年第二届云南省教育功勋奖获得者。所撰《抓教学质量评估 促教学质量提高》载2003年第27期《云南教育》;《以竞争为契机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载2006年6月6日《楚雄日报(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学校改革发展》载2006年第8期《中国培训》。
刁莹,女,生于1983年。2006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学士,2008年和2011年分获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硕士和博士,2011—2014年在斯坦福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1月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高分子电化学。发表多篇高影响因子学术论文。她提出一种实现高分子太阳能电池高效转化的新打印技术,2016年被材料化学杂志誉为“新型研究者”。2016年入选MIT全球35名35岁以下青年创新者榜单。2018年2月26日获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2018年斯隆研究奖 (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化学奖。
刁莹,女,生于1983年7月。2008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二维呼叫中心的建模与分析》;201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用数学建模方法评价存储系统性能》。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防教育学院军事教学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国防教育。讲授军事理论、孙子兵法、武经七书等级课程。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07304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HEUCFT1007,HEUCF100607,HEU CFT1202)和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RFLXG023)研究成果《基于边际增益的二级缓存动态分配策略》(第二作者)载《计算机工程》2013年第12期;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GBC1213091)《东北亚视阈下中外高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成果《学习型军事理论教研室建设》(第二作者)载《赤子(上中旬)》2014年第23期;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2010127)《网络视频公开课规范化建设和应用研究》和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GBC1213091)《东北亚视域下中外高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美俄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启示》(第一作者)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第12期;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HEUGF151801)《军事技能训练考核方法改革和系统建设》和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GBC1213091)《东北亚视域下中外高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成果《高校军事训练形式的探讨和研究》(第一作者)载2015年12月19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理事工作会会议论文集《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下册)》;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GBC1213091)《东北亚视阈下中外高校国防教育比较研究》成果《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归属探析》(第三作者)载《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BC1317182)《“慕课群”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建设与运行管理研究》和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教改项目(JG2017B78)《自助式自主培训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研究》成果《古代军事思想在商业竞争中的运用》载《中国市场》2018年第35期;2018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180108)《有机结合累加式考核模式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育人效能提升的研究与探索》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精品文科支持计划项目(HEUCFW181803)《东北地区开展定向运动的实践探索——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研究成果《高校定向越野课程构建研究》(第二作者)载《黑龙江科学》2019年第3期。
刁莲娜,女,生于1988年,江苏常州人。2012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讲师,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委员、教工行政支部宣传委员,自动化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2019级辅导员,江苏省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撰写《论学习自由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载《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第11期;;《高校经济困难生心理资助之三级预防保健模式的探讨》载《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年第6期;《资助育人——浅议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几个法律问题》载《赤子(上中旬)》2015年第22期;《大学生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与结合》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第8期;《基于做好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的思考》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第18期;201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专题项目(2017SJBFDY088)《团体辅导对缓解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成果《大学生抑郁情绪差异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1期;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B141)和201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专题项目(2017SJBFDY088)《团体辅导对缓解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成果《追星背后的拟社会关系》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4期;201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专题项目(2017SJBFDY088)《团体辅导对缓解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AY2015B141)、2017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苏教高函〔2017〕48号)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高厅函〔2018〕17号)研究成果《团体辅导对缓解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16期。河海大学2014年度优秀党员。
刁桂仪,女,生于1945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第四纪地球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发表学术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用光度法测定矿物及其加工产物中的氟》(第三作者)载《地质地球化学》1977年第5期;《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第一作者)载《地质地球化学》1979年第5期;《黄土中游离氧化铁的古气候意义》载《地质地球化学》1982年第9期;《黄土中CaCO3含量的快速测定》载《地质地球化学》1984年第9期;《黄河中游马兰黄土中锌、铜、锰、钴、镍的含量和分布》(第一作者)载《地球化学》1986年第1期;《河中游马兰黄土中锌、铜、锰、钴、镍的含量和分布》(第一作者)载《地球化学》1986年第3期;《萨拉乌苏河滴哨沟湾剖面的化学成分与沉积环境》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7年第4期;《黄土中的有机质》(第一作者)载《地理科学》1988年第3期;《山东黄土中的CaCO3和REE》载《地质地球化学》1994年第2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渭南黄土剖面碳酸盐和铁变化的古气候记录》(第一作者)载《地球化学》1995年第S1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黄河中游马兰黄土中若干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及相关性研究》(第一作者)载《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年第2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672137)研究成果《黄土风化成土过程中主要元素迁移序列》(第一作者)载《地质地球化学》1999年第1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黄土中铁的形态分布及其组合特征研究》(第一作者)载《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年第3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672137)研究成果《渭南黄土剖面中的稀土元素》(第一作者)载《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0年第4期;中国科学院创新前沿项目(GIGCX-04-02)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30461)研究成果《华南土壤对五氯苯酚吸附的行为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第一作者)载《生态环境》2005年第5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3045)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0461)研究成果《磁黄铁矿催化分解苯酚反应动力学及其产物特征》(第二作者)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7年第2期。
刁桂芬,女,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教师。所撰《蛇胆中的胆酸含量测定》(第二作者)和《药用资源东北延胡索及其近缘植物学名的考证》(第三作者)载《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菖蒲属三种药材的横切面组织构造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第四作者)载《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苦杏仁药材质量评价法的研究》(第三作者)载《中国中药杂志》2002年第10期;《桃仁药材质量评价法的研究》(第四作者)载《中国药学杂志》2003年第1期。
刁桂英,生于1931年,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退休干部。
刁桂苓,生于1951年3月。河北省地震局研究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国家地震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先后在1989年大同6级地震、1991年5月唐山5级地震、1998年张北6级地震、2006年文安5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级地震震后到地震现场从事应急处置工作,负责震后趋势分析、宏观烈度考察、震害损失评估以及社会影响调查。具有丰富的地震现场应急处置经验。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任务40多项,其中1996—1998主持《板内和板缘地震序列的特征差异》;2000—2004年主持和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地震学和地震地质结合的方法研究张北的震源构造》;2005—2010年主持河北省重点项目《河北省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危险性分析》;2007—2008年主持《基于唐山台阵的三维结构分析》;1987—2009年负责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地震预测方法研究的子专题; 1996—2001年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陆强震机理和预测》。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和优秀成果奖4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和优秀成果奖多项,其中《板内和板源地震序列的特征差异》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成果三等奖和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大陆强地震及其异常的成组性和某些地震序列的重要特点》 获中国地震局199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北地区地震活动及其应力场基础》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主动利用网络应急处置石家庄地震危险度排名风波》获河北省地震局优秀成果一等奖。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20余篇。其中《唐山地震前后京、津、唐、张地区的综合断层面解》(第一作者)载1980年第3期《西北地震学报》;《任邱油田注水地震的初步研究》(第一作者)载1982年第3期《西北地震学报》;《海坨山地震前综合断层面解矛盾比的变化》(第一作者)载1982年第5期《地震》;《关于强震前后断层面解参数变化的讨论》(第一作者)载1984年第2期《华北地震科学》;《邢台Ms≥5地震的时空分布及其机制》载1986年第4期《中国地震》;《邢台地震群中的子序列》(第一作者)载1988年第2期《地震学报》;《“诱发前震”预测效能评价》(第一作者)载1988年第5期《地震研究》;《对大同地震后山西强震活动趋势的认识》载1990年第3期《华北地震科学》;《北京地区1966年以来的震源机制和地壳应力场》(第一作者)载1992年6月1日《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资助项目(91060)研究成果《震源机制解的系统聚类分析——以海城地震序列为例》(第一作者)载1992年第3期《中国地震》;《1989年大同震群的体破裂特征》(第一作者)载1993年第3期《地球物理学报》;《澜沧与大同地震序列破裂特征的差异》(第一作者)载1993年第3期《地震地质》;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强震前后震源区应力场变化一例》(第一作者)载1994年第1期《地震学报》和《地震学报(英文版)》;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永善-大关7.1级地震序列震源区应力场分析》(第一作者)载1995年第1期《华北地震科学》;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小金地震序列的震源区应力场》(第一作者)载1995年第2期《中国地震》;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唐山和澜沧地震序列震源区应力场的对比分析》(第一作者)载1995年第3期《地震学报》和《地震学报(英文版)》;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研究成果《1976年龙陵震群的小震震源机制》(第一作者)载1996年第4期《地震研究》;《1976年松潘地震序列的小震震源机制》(第一作者)载1996年第5期《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资助课题(95200)研究成果《1995年7月河北怀来—涿鹿间地震群的震源断层》(第一作者)载1996年10月1日《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国地震局项目(95—04)研究成果《张北6.2级地震发生在小震条带上》(第一作者)载1998年第3期《华北地震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49574204)研究成果《西南太平洋地区地震序列的特征》(第一作者)载1998年第4期《华南地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中亚地区地震序列特征》(第一作者)载1999年第1期《内陆地震》;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渤海、黄海及沿岸强震聚类分析》(第一作者)载1999年第2期《华北地震科学》;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用现今小地震研究历史强震的震源断层——以1830年河北磁县7(1/2)级地震为例》(第一作者)载1999年第2期《地震地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千岛群岛地区地震序列特征》(第一作者)载1999年第3期《地震学报》和《地震学报(英文版)》;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95200)研究成果《1995年7月河北沙城地震群的震源断层》(第一作者)载1999年第3期《中国地震》;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研究成果《1995年云南武定6.5级地震震源断层的三维特征》(第一作者)载1999年第4期《地震学报》和《地震学报(英文版)》;《1982年日本茨城地震序列表现出的板块俯冲动态过程》(第一作者)载2000年6月30日《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974006)研究成果《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宏观烈度》(第一作者)载《2001年第1期华北地震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574204)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G1998040704)研究成果《1982年日本茨城地震序列表现出的局部板块俯冲动态过程》(第一作者)载2001年第2期《地震学报》;国家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1BA601B01-01-05)研究成果《大同晚期强余震前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特征》(第一作者)载2004年第3期《内陆地震》;《大别-苏鲁深俯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第一作者)、《不同震源机制地震的地面运动衰减》(第一作者)和《震源机制一致性的预测意义》(第一作者)载2004年7月1日《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张北震区附近形变的成因——与王超、张红等人商榷》(第一作者)载2004年第12期《科学通报》;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课题(49974006)研究成果《构造“稳定”区强震长期预测的简便途径——以张北地震为例》(第一作者)载2005年第1期《华北地震科学》;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BA602B02-04-02)研究成果《岫岩地震序列的平均波速比前兆异常》(第一作者)载2005年第4期《华北地震科学》;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4BA601B01-04-01)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333116)研究成果《伽师强震系列应力场的转向过程》(第一作者)载2005年第5期《地球物理学报》;《首都圈地区应力场、形变场、地脉动场的对比分析》(第一作者)载2005年6月1日《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邢台地震的科学研究》(第一作者)载2006年第2期《华北地震科学》;科技部国际合作资助项目(2005DFA20980)研究成果《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第一作者)载2006年第3期《地震地质》;《伽师序列的小地震震源机制》(第一作者)和《邢台地震区近年的震源机制》(第一作者)载2006年10月1日《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2006BAC01B02-01-01)《强震动力动态图像预测技术研究》资助研究成果《洪洞临汾大震震源断层的相互作用和地震趋势分析》(第一作者)载2007年第2期《华北地震科学》;“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2006BAC01B02-01-01))《强震动力动态图像预测技术研究》研究成果《伽师序列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分析》(第一作者)载2007年第12期《国际地震动态》;《汶川M_W7.9和集集M_W7.6地震前应力场转换现象及其可能的前兆意义》(第一作者)载2010年第6期《国际地震动态》;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LE-09-05)资助研究成果《以震源机制类型划分汶川、玉树地震构造块体归属》(第一作者)载2010年第8期《地球物理学报》;《汶川余震震源机制的分段特征》(第一作者)载2010年10月17日《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0821160550)和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项目(2009DFA21280)资助研究成果《汶川M_W 7.9和集集M_W 7.6地震前应力场转换现象及其可能的前兆意义》(第一作者)载2011年第1期《地球物理学报》;《应力方向一致和介质各向异性前兆——亚失稳现象震例》(第一作者)和《弱震区应力场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第一作者)载2012年6月25日《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应力方向一致和介质各向异性前兆——亚失稳现象震例》(第一作者)和《弱震区应力场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第一作者)载《国际地震动态》2012年第6期;《基于介质各向异性的应力方向一致地震前兆》(第一作者)载2012年10月16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论文集《中国地球物理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214201)研究成果《震源断层方法在应急救援中应用的可行性——以芦山地震为例》(第一作者)载2013年10月13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三专题论文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14201)资助研究成果《芦山地震的震源断层及在应急救援中应用的可能性》(第一作者)载2013年第11期《国际地震动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180)资助研究成果《溪洛渡库首区蓄水后震源机制分析》(第一作者)载2014年第3期《地震地质》。
刁桂杰,女,生于1965年2月。1988年7月内蒙古医学院医疗系学士;2003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副教授。厦门医学院学生处处长,临床医学系党总支书记。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医学教育(妇产科及护理)工作。研究方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病因的研究。在三十余年的教学工作中认真思考探究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多年积累了自己的教学特色:1.在专业课教学中恰当渗透职业道德教育。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临床评判能力;通过每章节的“无字据处”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案例模拟作业的展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问题能力。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法“无字据”问题教学法。3.实训课“团队式”教学考核模式。所撰《在临床课授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载《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第14期;《镁等阳离子对钙反常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第一作者)载《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2005年漳州市科技局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低镁在孕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第12期;2005年漳州市科技局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孕期补镁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关系》(第一作者)载《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镁离子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鼠胎盘电镜影响的观察》载《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低镁血症》(第一作者)载《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年第8期;《镁离子对孕鼠妊娠期高血压模型血浆内皮素的影响》(第一作者)载《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16期;《“无字据处”问题式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一作者)载《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年第11期;《医学生德育与专业教育精准融合的探索》(第一作者)载《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人文素质与妇产科专业教育精准融合的实践》载《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年第5期。编写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妇产科护理》(孙兰颖,刁桂杰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刁桂杰,生于1982年,河北沧州人。2005年和2008年分获燕山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SAR回波信号建模、高分辨率雷达成像。读博期间著作《时变海面雷达目标散射现象学模型》(许小剑,李晓飞,刁桂杰,姜丹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第一作者撰写《大斜视SAR原始数据的快速模拟算法研究》载《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第3期;《海面舰船目标SAR回波信号仿真》载《系统仿真学报》2015年第9期;《舰船目标宽带单脉冲雷达三维成像建模与仿真》载《系统仿真学报》2018年第7期;《时变海场景双基SAR射频回波信号实时模拟方法研究》2019年12月11日网络首发于《系统仿真学报》。
刁桂萍,女,生于1981年11月,黑龙江哈尔滨人。2005年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欧美山杨杂种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2010年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二色补血草LbGST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副教授,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保护研究。参加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撰写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研究成果《欧美山杨杂种工厂化育苗技术》载《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9期;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项目(2005AA3CN184)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DL09AA02)研究成果《松口蘑菌丝分离及其RAPD-PCR鉴定》载《中国食用菌》2011年第2期;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DL09AA02)和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研究成果《二色补血草LbGST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表达》载《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DL09AA02)研究成果《二色补血草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基因LbTPx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8期;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572014BA08)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201126)研究成果《二色补血草LbARP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载《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2期;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572014BA0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0491014)和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经费项目研究成果《深绿木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第8期;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572014BA08)、哈尔滨市科技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013RFQXJ02)、哈尔滨市科技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项目(2016RQQXJ235)和黑龙江省级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研究成果《棘孢木霉葡聚糖酶基因Glu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载《草业科学》2018年第7期。
刁桂梅,女,生于1979年11月,山东安丘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题为《社区发展与社区成人教育的良性互动探讨》。讲师,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团委书记,党总支秘书,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成人与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所撰《自律学习:成人远程学习的有效策略》载2004年第4期《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国际带薪教育假制度比较研究》(第一作者)载2004年第5期《继续教育研究》;《论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第一作者)载2005年第2期《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研究性学习的成人教学应用》载2005年第2期《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高等职业教育社区化的发展思考》载2005年第4期《济南职业学院学报》;《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载2005年第4期《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的理论误区及其矫正》载2005年第4期《西北成人教育学报》;《论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创新》载2005年第5期《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国际带薪教育假制度比较研究》和《新时期农村社区教育的困惑和出路》载2005年12月1日《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新时期农村社区教育的困境和出路》载2006年第4期《职教通讯》和2006年第11期《当代教育论坛》;《开展闲暇教育 促进社区发展》载2007年第4期《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发展问题之下的应对策略》载2008年第4期《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发展研究综述》载2009年第4期《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自我导向学习对成人教育的意义与实施策略》载2010年第4期《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动力与阻力并存: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博弈论》载2010年第11期《职教通讯》;《德国成人教育的特色及其借鉴》载2012年第3期《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河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打造另一种教学链条》(第一作者)载2013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GH-157)《职业教育统筹城乡发展研究》研究成果《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效应”解析》载2015年第13期《职教通讯》;《河南师范大学:以文化人 走出特色“国培”路》(第二作者)载2018年1月11日《光明日报》。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度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先进个人。
刁桐,2007年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论社会公正的相对性——沃尔泽复合平等理论研究》;2012年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社会抗争的治理之道》。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专任教师。全国大学生税收辩论赛最佳指导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管理理论与方法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外政治制度。为本科生讲授中国社会政治分析、公共组织学、地方政府学、公共关系学、电子政务、创业基础等课程。主持交通运输战略规划与政策项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政务运行手册项目、大连市社科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大连海事大学青年教师科技创新项目等多项社科研究项目,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长春市科学技术局年度市社科基金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等多项项目研究。所撰《当代中国社会抗争与政治稳定》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物联网行政立法的需求性分析》(第一作者)载《兰州学刊》2012年第5期。
刁哲军,生于1961年,河北辛集人。1982年7月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教授,全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职业教育管理。主讲微机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和电子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厅、校级专业科研课题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获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作为评委参加全国职教课题的评审工作。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全国二等奖、河北省一等奖。主审《CorelDRAW X4平面设计基础教程》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著作《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学法》及其配套用书《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数学复习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中国2009—2011年职业教育要事概录》(孙志河,刁哲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高频电子线路设计基础》(刁哲军,赵华,吕清,张书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深化“高职”课程改革 适应市场需求》(第一作者)载《教学研究》1998年第1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374020)、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F2004000180)和河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3240)研究成果《基于小波网络的电机转子故障诊断的研究》(第一作者)载《电气自动化》2005年第3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0272026)和河北师范大学重点课程基金项目(123939)研究成果《似最佳自相关序列偶的研究》(第一作者)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3期;河北省科学技术攻关项目(05212110d)研究成果《利用同步自回归模型和小波特征进行纹理图像分割》(第一作者)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L2005B27)研究成果《一种基于移位序列进行相关值计算的快速算法设计》(第一作者)载《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第10期;河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074072345D)、河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07472)和河北师范大学基金项目(L2005B27,L2007Z10)研究成果《基于多项式理论的一类最优跳频序列族》(第一作者)载《电子学报》2008年第7期;河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074072345D)、河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07472)和河北师范大学基金项目(L2005B27,L2007Z10)研究成果《一种具有大线性复杂度伪随机序列的构造》(第一作者)载《电子学报》2008年第10期;《职业教育视阈下职业的价值探析》(第一作者)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25期;河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9457)、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08001257)、河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L2007Q26)和河北师范大学一般基金项目(L2009Y17)研究成果《基于行驶仿真试验的履带车辆传动箱疲劳寿命预测仿真研究》(第一作者)载《机械传动》2011年第3期;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载《江苏教育》2014年第44期。
刁振飞,生于1961年5月,江苏姜堰人。本科生。副教授。曾任南京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主任,南京市浦口区副区长,南京市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江苏省铁路建设办公室副总经济师,江苏省铁路公司计划发展部经理,江苏省铁路办公室建设工程管理处调研员,江苏省铁路办公室规划计划处副调研员,江苏省铁路办公室投资发展处处长。著作《国民经济管理学自学纲要》(张永桃,刁振飞,吴善麟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副主编《行政管理学》(张永桃,孙长贵,包玉娥,唐建中,刁振飞,庞绍堂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刁振玉,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教所副研究员。主持吉林省教育科学研究“九五”规划课题《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承担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课程改革与中小学“识字.阅读.作文”一体化发展系统研究》。著作《五笔结构学生字典》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爱国主义教育讲演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小学生情绪智商训练宝库》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译著《怎样开发儿童智力》(井深大著; 刁振玉,田静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文化论丛编辑部1988年6月出版。《吉林省志(1986~2000)·教育志》(2018年7月9日复审稿)编纂人之一。学术研究论文《百分位数的定义及百分量表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载《现代中小学教育》1991年第4期;《日本的特别研究员制度》载《吉林教育科学》1993年第3期;《正确运用评价方法 促进学校教育改革》载《现代中小学教育》1994年第6期;《分层次教学 因材施教的新探索──白山市21中分层教育的调查与评价》载《吉林教育科学》1996年第6期;《学习邓小平重视基础教育思想述要》载《吉林教育科学》1999年第6期。
刁振东,中国海洋大学水生物教授。全球“蓝色卫士”获奖者。
刁振东,生于1965年3月。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春市委直属第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讲授课程:武术(套路、散打),公共体育课(足球、篮球、排球、轮滑、滑冰等),养生学,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主持吉林大学第二批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中华武术的人文与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研究》;国家体育总局课题《普通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的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课题《建构新时期吉林省武术产业模式与实践》。2006年获武术七段。著作《散打运动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发表体育专业论文20余篇。其中《“三双”武术教学模式的研究》(第一作者)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第12期;《吉林省居民身高观研究》(第二作者)载《人口学刊》2007年第6期;《中国传统武术的近代化历程----以武术与国家和社会的互动为视角》(第一作者)载《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第6期;《普通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研究》(第一作者)载《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第1期;《试论日本武士家训形成及其影响----以中日两国家族制度和家训的差异为视角》(第一作者)载《东北亚论坛》2008年第1期;《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界定与辨析》载《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我国家族制度与武术拳种、门派分化关系的研究》(第一作者)载2011年12月7日《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451170302230)《“互联网+”视域下构建普通高校校园足球文化新模式与实践》研究成果《校园足球”框架下普通高校足球教学“游戏+竞技”模式构建研究》(第三作者)载《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刁振邦,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兼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副会长。1999年6月27日—7月11日,带领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和全国产学合作教育“九五”试点领导小组联合组成的专家小组检查上海高校产学合作教育试点工作。对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水产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8所试点高校进行检查,还考察了参与试点合作教育的民乐啤酒厂、星火发电厂、金山对虾养殖场、上海汽车培训中心、上海汽车检测中心和上海沙迪克软件开发公司等6个企业。高度评价“上海的产学合作教育走在全国的前列”。
刁振华,生于1976年7月,江苏泰州人。副教授,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泰州机电分院)机电系主任。2007年泰州市教学能手。参与课题《五年制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教学成果一等奖。所撰《关于椭圆曲线的几种程序编制方法》(第二作者)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螺纹数控车削加工的编程研究》载《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盘套零件工艺夹具的改进》(第一作者)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薄壁铝合金箱体零件的数控加工》载《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第12期;《基于Pro/E的风扇叶片分型面的设计》载《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第11期;《五年制高职模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案例剖析》载《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刁振宇,讲师,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2013年“十大师德标兵”。所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国高新区》2018年第14期。
刁振军,2010年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题为《电子仪器自动校准与检测软件平台研究与设计》。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所撰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基金资助项目(08JK310)研究成果《电子仪器自动校准与检测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一作者)载《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年第10期;《个人用户专用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第三作者)载《价值工程》2012年第21期;《基于传感器的新型网络节点设计》载《黑龙江科学》2014年第9期;《CMMI的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载《黑龙江科学》2014年第10期;《基于三层特权级的系统安全体系研究》载《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年第18期;《基于传感器的新型网络节点设计》载《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30期;《工科高等学校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探索》载《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第31期;《云计算在软件测试服务中的应用研究》载《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第34期;《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与人工智能》载《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年第34期;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XAGDXJJ15016)研究成果《融合Snort和代理的网络异常检测与防御系统研究》(第一作者)载《电子设计工程》2018年第1期;西安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工程实验室基金项目(GSYSJ2016010)和西安工业大学校长基金项目(XAGDXJJ15016)研究成果《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系统研究》(第二作者)载《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年第5期;《示波器类仪器自动检定检测平台》(GSYSJ2016010)和《云计算环境下有监督聚类的入侵检测模型研究》(XAGDXJJ15016)成果《电声器件测试仪类仪器的校准方法研究》载《无线互联科技》2018年第6期;《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供应链新模式》(第二作者)载《农业工程》2018年第9期;《移动互联网隐私保护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与开发》(2017ZDXM-GY-016)研究成果《群签名技术综述》(第二作者)载《数字技术与应用》。
刁振国,高级讲师,云南省罗平县委党校教务处副主任。多次深入基层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开创云南跨越发展新局面》等主题演讲。所撰《小说肖像描写功能谈》载《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2年第12期。
刁振明,女,生于1958年5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教授,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工会副主席,护理专业带头人。她在护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时刻以“工学结合”为宗旨,做到护理专业能反映当前社会技术先进水平,符合最新岗位资格要求,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学计划,如精简《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课程》,融合《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重组为《临床医学基础》课程,根据人的生命周期重组《成人护理》《老年护理》课程;增设《护理伦理与法规》《创业教育》《护士人文修养》等课程;构建了符合“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实施“工学结合,院校共耕” 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推行行动导向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逐步形成了自己办学特色,因此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十百千”工程示范专业。她在实验室建设中,坚持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产学结合的原则,重点建好校内仿真护理实训室,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资源,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走产学科结合之路。把校内实验室建设成为教、学、做一体的实验室。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置于一种仿真、全真的职业环境之中,按照“四性一化”的原则建设实训室。即:职业性、整体性、先进性、开放性、信息化。积极带领大家对学院原护理实验室进行了拆除、物品登记、清理。对新护理实验室进行了设计、布局规划,物品、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并于2006年将护理实验室成功申报成为国家财政支持的实验室,使得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一次投入800万元人民币。由原来的1000平方米成为4400平方米实验室,建立了ICU病房、模拟成人病房、模拟儿科病房、模拟产房、模拟手术室等。由原来只能开设基础护理技术的实验,现在能进行母婴、成人、老年人等各生命阶段整体护理实训项目的训练。保证了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打造一批稳定的高水平的校外实践基地。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附院、山东省立医院、上海武警总医院、浙江武警总医院、北京武警总医院、重庆武警总医院等56家高水平的校外实践基地。为护理专业的教学奠定了雄厚基础。为了提高护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公平性,她大胆创新,在传统评教方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了“复合评教法”。承担8项课题,其中十一五规划课题4项,结题后并分别获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重点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高等教育重点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聊城市科技局三等奖。拥有专利3项,并获得科研奖励。主编、副主编教材5部,其中副主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护理技术(下册) 》(王冬梅,刁振明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主编全国医药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护理学概论》(第3版)科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所撰《加强人文教育 提高护生综合素质》载《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12期;《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为例》载《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第18期;《护理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载《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6期。2011年3月评为聊城市总工会优秀工会干部。
刁振娇,女,生于1975年,辽宁丹东人。2002年华东政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题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理论探析》;2007年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论地方议会制度在清末的实验》。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威廉姆特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法学会宪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恒泰律师事务所律师,上海市律师协会会员。2002年6月本科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留校任教于法律学院宪法教研室。主要从事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参与国家社科课题1个,上海市政府的课题1个,上海市教委的课题2个。撰写论文《司法执行模式的价值再探》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农民工就业权的平等保护》载《企业经济》2006年第9期;《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载《求是学刊》2007年第4期;《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律思考》载《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业委会社区治理与公法完善》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羁押场所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宪法反思》载《法学》2010年第7期;《地方议会制度在清末的反思》载《探索与争鸣》 2010年第12期。参编《宪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与图表》《宪法学教程》等教材;著作《清末地方议会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合著《中国特色的政体》《为什么中国的政体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著作8部。华东政法大学“卡西欧”奖教金获得者。
刁振梅,女,生于1980年。中共党员。山东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教员。2006年参加工作。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担任班主任的2014级护理六班荣获山东省级优秀班集体。所撰《如何改变高职高专英语学习的现状》载《职业》2009年第30期;《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第一作者)载《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第5期;《高职英语写作大赛试题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第二作者)载《科技创业家》2012年第15期;《玛格丽特·米切尔作品中斯嘉丽形象女性的影响》(第一作者)载《语文建设》2013年第30期;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2012zcj081)《母语负迁移对高职生英语写作影响及对策的实证研究》成果《汉语负迁移对高职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实证研究》载《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第2期;枣庄市科技局课题(2013RKA04015)《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第二作者)载《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第21期;枣庄市社科联课题(LX2019032)《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路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失衡的原因》(第三作者)载《文教资料》2019年第20期;枣庄市社科联课题(LX2019032)《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路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应积极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第三作者)载《文教资料》2019年第21期。
刁振琦,生于1964年1月,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副教授。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撰写《人体与电击》载《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6年第3期;《实验课应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载《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河南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基金资助课题研究成果《氦氖激光对小鼠血清脂蛋白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载《激光杂志》2002年第3期;河南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低功率激光对细胞质膜通透性及细胞功能的影响》载《应用激光》2002年第3期;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低功率激光对大白兔血清LDL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载《应用激光》2005年第1期;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研究成果《低功率激光与UIB对大白兔血清LDL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载《激光杂志》2005年第5期;《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载《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肝癌患者氧合血红蛋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载《肿瘤基础与临床》2014年第6期;《基于“卓越医师”教育理念的<医用物理学>教学研究》载《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1期。
刁振强,生于1973年8月,广东龙川人。1996年7月华南师范大学政法系政治教育专业哲学学士;2007年6月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2014年6月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1996年7月—2019年10月在华南师范大学工作,一直从事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历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委组织部部长、校党委委员、校党委常委。2014年11月—2016年4月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2016年4月—2019年10月任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创业学院院长。2019年10月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19年11月任广东省监委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监察专员。副主编高校辅导员培训系列教材《大学生党建工作教程》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所撰华南师范大学“211工程”经济学科重点建设课题项目研究成果《21世纪以来中国反贫困的新特点》(第三作者)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正义理论与社会建设——基于三种正义理论的比较研究》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大学软实力:要素、功能与培育途径》载《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基于大数据管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预警系统研究》载《惠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众创时代高校创客空间的构建研究》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刁振嘉,吉林省通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员。所撰《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系统的种类及构成》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年第8期;《工商管理实验教学浅谈》载《才智》2014年第1期;《工商管理实验教学浅谈》载《才智》2014年第4期;《应用型高校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探析》载《才智》2019年第17期。
刁晓丹,女,生于1969年,辽宁辽阳人。本科生。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蜀道难》获2015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优质课奖一等奖;《高职语文课内外结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获2015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论文奖一等奖;《周总理,你在哪里》获2015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优质课奖二等奖;《短歌行》获2015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课件奖二等奖。所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载《辽宁高职学报》2006年第3期;《浅析古典诗词中的数词》载《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第10期;《鲁迅作品教学要突出“立人”思想教育》载《辽宁高职学报》2007年第4期;《谈高职写作教学的创新性》载《辽宁高职学报》2007年第5期;《古诗文情趣化教学初探》载《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度立项课题(2008LSLKTWX-33)研究成果《网络语言利与弊的分析》载《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第7期;《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第10期;《让语文课回归本色——浅谈语文教学的改革》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第3期;《辽宁省职业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分析》载《辽宁高职学报》2015年第3期;《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第4期;《从封闭走向开放 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对高职语文课堂改革的思考与探索》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年第4期;《从王熙凤看曹雪芹塑造人物的艺术特色》和《浅谈<雷雨>中复杂多面的周朴园》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4期;《谈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载《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高职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载《辽宁高职学报》2015年第6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载《当代青年月刊》2015年第7期;《“校企一体”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载《福建质量管理》2015年第8期;《浅析<红楼梦>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载《大观》2015年第8期;《电影<泰囧>剧情设计中的喜剧元素》载《电影文学》2015年第10期;《欧洲三大吝啬鬼形象异同》 载《青年时代》2015年第15期;《博客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载《长江丛刊》2015年16期;《凉州诗歌与丝绸之路》载《长江丛刊》2015年第19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载《亚太教育》2015年第20期;《探春新论》载《才智》2015年第24期;《周朴园与吴荪甫比较》载《才智》2015年第26期;《高职语文教学在职业能力需求下的全新变革》载《语文建设》2015年第29期;《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载2015年12月11日《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二等奖摘要集》。著作《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刁晓丹,女,山东省潍坊市技师学院教员。2014年从教。2018年参加山东省首届全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二等奖。职务最小的“主任”管理之道:做班主任一定要有爱心、恒心、责任心。
刁晓平,女,生于1963年8月,重庆市大足县中敖镇转洞村刁家湾人。法志公9世孙女。1984年6月西南农业大学农学学士;1987年6月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硕士;2006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理学博士。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兼任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估机构协作会常务理事,全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海南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1999年2月—6月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进修学习。历任海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研究生处处长、团委书记、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2009年7月任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7年1月任海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2004年12月—2005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丹麦国家环境研究院陆生生态学系做访问学者,开展合作研究;2014年7—9月,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入选海南省首批“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主要从事畜牧生态、生态毒理和动物疾病控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多项科技部重大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完成了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多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90多篇,其中《利用ELISA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中IgM的含量》载1988年第1期《四川畜牧兽医》;《ELISA在诊断和控制家禽脑脊髓炎上的应用》载1988年第1期《四川畜牧兽医》;《二氧化碳激光不同穴位照射对家兔外周血象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第一作者)载1988年第9期《畜牧兽医学报》;《用完整菌体作抗原包被进行ELISA检测激光照射前后血清抗体含量的初步研究》(第一作者)载1989年第1期《畜牧兽医学报》;《奶牛乳房炎兽医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第一作者)载1993年第1期《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第一作者)载1995年第10期《中兽医学杂志》《疫苗穴位注射对抗IBD高免蛋黄液抗体效价影响的研究》(第一作者)载1995年第11期《中兽医学杂志》;《不同剂量疫苗穴位注射对高免蛋黄液抗体效价影响的比较研究》(第一作者)载1997年第4期《中兽医学杂志》;《集传统学术之精华 展现代发展之成就——评<现代中兽医大全>》载2000年第8期《中国兽医杂志》;《三亚市畜牧业发展构想》载2001年第3期《家畜生态》;《加强公共选修课教学及管理的思考》(第一作者)载2002年第2期《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疫苗穴位免疫研究进展》载2002年第3期《中国兽医杂志》;海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琼教高[1998]28号)研究成果《海南坡鹿生殖状况与粪便中孕酮含量的相关性研究》(第一作者)载2002年第4期《中国畜牧杂志》;《WTO与海南畜牧业的发展》载2002年第4期《家畜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矛盾与对策》载2002年第4期《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2CCA008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30130140)研究成果《兽药的生态毒理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一作者)载2004年第2期《应用生态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30140)研究成果《三种兽药在不同暴露系统对蚯蚓的急性毒性》(第一作者)载2004年第4期《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海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课题(Hjkj200409)研究成果《环境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第一作者)载2004年第4期《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30140)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2CCA00800)研究成果《安普霉素对不同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影响》(第一作者)载2004年第4期《生态环境》;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09)研究成果《圈养海南坡鹿的繁殖行为与粪样中孕酮含量的关系》(第一作者)载2005年第4期《家畜生态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30140)和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2CCA00800)研究成果《磺胺二甲基嘧啶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影响》(第一作者)载2005年第4期《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30140)和海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Hjkj200409)研究成果《3种兽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第一作者)载2006年第2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绿色贸易壁垒下的有机畜牧业之路——兼论海南省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势》(第一作者)载2006年第4期《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金资助项目(Hjkj200724)和海口市农业局农业科技项目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海口市畜禽排泄物的环境压力及其影响评价》(第一作者)载2009年第1期《农业环境与发展》;《CAFIC开幕式讲话》载2013年11月21日《第十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项目(FRF-BD-17-016A)研究成果《氨磺乐灵对蚯蚓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第二作者)载2019年第2期《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先后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和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20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高校教学和管理经验,曾获得海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多次被评为海南大学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刁晓兰,女,重庆科技学院机电一体化系讲师。
刁晓红,女,生于1968年。广西财经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所撰《选择教学方法,获取最佳效果——如何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载《广西商专学报》1996年第3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第一作者)载《广西高教研究》1997年第1期;《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载《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第3期;《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初探》载《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关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思考》载《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第一作者)载《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4期;《广西国际电子商务发展途径初探》载《改革与战略》2004年第11期;《信息加密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载《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年第4期;《广西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8年第3期和《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第9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载《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7期。
刁晓明,生于1965年。重庆市大足县中敖镇转洞村刁家湾人。法志公10世孙。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科学系主任,重庆市水产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86年四川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西南农业大学工作。主要从事鱼类学和水产养殖的教学和科研。讲授本科《鱼类生态学》和硕士研究生《鱼类生物学》课程。国内较早对淡水渔业生活史型的研究;提出并用实验结果证明鱼类性腺屏障功能,引起同行的注意;国内较早成功引进美国匙吻鲟和养殖技术的成果,得到农业部的肯定;1999年首次成功完成长江名贵和保护鱼类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并对早期生活史进行研究,在重庆电视台和北碚电视台多次作为新闻报导,受到水产界较高评价;名贵鱼类长吻鱼人工繁殖中首次报导在不杀死雄鱼和对雄鱼的催产,这在水产养殖和资源保护效益上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用4年时间研究了岩原鲤、黄颡鱼卵子的成熟过程,搞清卵巢卵子的发育和在人工催产下卵巢各部位发育不均衡的结果。发表学术研究论文数十篇。其中西南农业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长江重庆江段鱼类资源变动研究》(第一作者)载1993年第2期《西南农业大学学报》;《一种具有养殖潜力的经济鱼类——岩原鲤》(第一作者)载1993年第6期《水产养殖》;《铜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第一作者)载1994年第1期《四川动物》;《鲤鱼年龄的硬组织鉴定研究》(第一作者)载1994年第1期《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赴美考察匙吻鲟情况报告》(第三作者)载1994年第2期《北京水产》;《岩原鲤耗氧率和窒息点研究》(第一作者)载1994年第3期《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岩原鲤脑颅的研究》(第一作者)载1994年第5期《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四川55种鱼生活史型的研究》(第一作者)载1995年第3期《生态学杂志》;《有关长江上游白鲟性腺发育的补充材料》(第二作者)和《匙吻鲟摄食及消化器官胚后发育形态学观察》(第二作者)载1999年6月30日《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嘉陵江瓦氏黄颡鱼卵巢生物化学周年变化的研究》(第二作者)载2010年10月28日《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上册)》。
刁晓明,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服役动车组车轮磨耗及振动性能跟踪研究》。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标准动车组综合试验组铁科院研究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所撰《机车受电弓硬点冲击检测和数据传输的研究》(第三作者)载《铁路计算机应用》2006年第6期;《大秦线重载列车机车互联互通之研究》(第二作者)载《铁道机车车辆》2010年第4期;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1219JL4403)研究成果《武广客专动车组车轮磨耗及振动性能跟踪研究》(第一作者)载《铁道机车车辆》2013年第2期;中国铁路总公司科研计划课题(2015T002-C)研究成果《突变风载作用下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分析》(第二作者)载《铁道机车车辆》2017年第3期。
刁晓亮,黑龙江省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书记。鹤岗师专201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所撰《浅析现阶段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及其多元化趋势》载《鸡西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获鹤岗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论文类一等奖;《师范高等专科院校招生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载《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年第1期;《浅谈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策略与技巧》载《家教世界》2014年第2期;《浅谈如何加强普通高校招生宣传工作》载《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第3期;《不忘跟党初心 勇担青春使命 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加速推进我校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奋力谱写壮美的青春华章》系2019年4月28日在共青团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刁晓峰,生于1983年5月,重庆人。四川美术学院景观设计硕士。2009年创建重庆小鲨鱼手绘工作室。2012年担任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专任教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中国手绘》编委会委员,中国著名手绘教育导师。作品《居住空间手绘表达》获CIID(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9全国手绘大赛一等奖;《热带风情手绘表达》获CIID(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9全国手绘大赛二等奖;《永川.昌州花园样板间》获CIID(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10全国手绘大赛优秀奖;《别有洞天—千佛洞水吧》获WA总统家杯2010手绘大赛专业组三等奖;《寨山坪南坡温带生态观光园景观规划》获中国美术家协会2010“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艺大展最佳手绘奖;《大地光年》获2011专业组写生类二等奖;《陶艺师之家》获2011专业组设计类三等奖;《龙海.尚栖》获2011专业组写生类三等奖。2012年中国手绘设计大赛最佳导师;2013年中国手绘设计论坛演讲嘉宾;2013年中国手绘设计大赛最佳导师;2014年中国手绘设计大赛优秀导师;2015年中国手绘设计大赛最佳导师;2016年中国手绘大赛优秀导师;2017年中国手绘设计艺术大赛评委。2010年指导学生作品周先博《矿山公园》获总统家杯手绘设计大赛一等奖;2011年指导学生作品周宇晨《山色.印象》获中国手绘设计大赛一等奖;2011年指导学生作品张涵煦《沐光之城》获中国手绘设计大赛一等奖》;2012年指导学生作品王若琛《行走芝加哥》获中国手绘设计大赛一等奖;2015年指导学生作品邹兴宇《生番咖啡概念设计》获中国手绘设计大赛一等奖。2010年领队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学生取得总统家杯手绘大赛最佳组织奖。著作《快乐手绘——景观·建筑设计轻松表达》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手绘的态度——室内空间&软装陈设表达技法与心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水彩速写——设计师的手绘小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马克笔速写——设计师的手绘小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钢笔速写——设计师的手绘小册》(第三作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所撰《三峡库区民居建筑形态初探》载《山西建筑》2010年第5期;《形态美学在植物设计中的运用》载《现代装饰(理论)》2015年第5期;《手绘的态度:室内空间&软装陈设表达技法与心得》载《城市住宅》2016年第8期。
刁晓倩,女,硕士。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师,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参与起草国家标准《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9年10月18日发布,2020年5月1日实施。所撰《国内淀粉基塑料现状》(第四作者)载《生物产业技术》2012年第3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3005)和十二五支撑科技资助项目(2012BAB18B04)研究成果《增塑剂对PHBV/PB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第四作者)载《中国塑料》2013年第1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3005)和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10256)研究成果《液闪计数器法测定材料中生物基含量》(第二作者)载《现代化工》2013年第6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3006,51473007)研究成果《云母对聚乳酸热性能的影响》(第六作者)载《塑料助剂》2015年第2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3006,51473007)和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10256)研究成果《PHBH/PLA共混物相容性研究》(第二作者)载《中国塑料》2015年第4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3006,51173005,51473007,51503007)研究成果《聚羟基烷酸酯(PHA)改性研究进展》(第五作者)载《生物工程学报》2016年第6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3006,51473007,51503007)研究成果《国内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现状》(第一作者)载《生物工程学报》2016年第6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3006)和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行业研究项目(201310256)研究成果《PLA/PBAT共混物的降解性能研究》(第三作者)载《中国塑料》2016年第8期;《盒中袋在餐饮食用油包装中的应用市场分析》(第一作者)载《食品与机械》2017年第4期;《淀粉基塑料研究进展及产业现状》(第一作者)载《中国塑料》2017年第9期。
刁晓倩,女,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教员。所撰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JG16DB048)《高校学生会干部考核的群决策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成果《高校学生会干部考核现状及考核体系初探》(第三作者)载《才智》2017年第11期;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ZD2016004)《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研究成果《基于物料循环的绿色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案》(第三作者)载《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年第8期;《水杨酸甲酯制备实验的改进》(第四作者)载《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年第2期。
刁晓娟,女,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商业发展中心副主任。2014年度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优秀员工。
刁晓菊,女,徐州医学院化学实验中心中级实验师。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法的研究。第一作者撰写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KJB150017)研究成果《3-氰基-4-对氟苯基-6-苯基-1,2-二氢吡啶-2-酮的无溶剂合成和晶体结构》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2期;《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不同实验方法对照研究》载《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KJB150017)研究成果《无溶剂合成1,3,5-三芳基-2-芳酰基环己醇衍生物和晶体结构》载《有机化学》2011年第7期。
刁晓辉,河南省鹤壁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讲师,科研部副主任。所撰《突发事件的基本流程与应对方法》载《智库时代》2018年第44期;《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青年与社会》2018年28期;《关于鹤壁市发展全域旅游产业的调研与思考》载《时代报告》2019年第2期。
刁晓颖,女,本科生。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党总支副书记,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党支部副书记。
刁晓瀛,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德国欧华文化传播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国博览文化研究专家。翻译德国卡琳·思图门著《车神舒马赫》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谢尔玛赫著《老寿星的密谋/长寿社会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科兰奈著《偶然造就一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诺伯特·斯多克主编《博览管理:博览、会议和活动的策划、执行与控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参与编写《实用美学辞典》(吴世常,陈伟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3月出版。所撰《对艺术繁荣的思考——兼谈“不平衡”的问题》(第一作者)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论天然美与人工美的同一性》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论审美组合的特征》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5期;《晚近国内人性研究诸说消解》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5期。
刁晏斌,生于1959年5月,山东烟台人。1978年入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82年任教于大连市新金县第二高级中学。1983年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研究方向是近代汉语语法。198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到辽宁师范大学工作。2004年获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题为《虚义动词论》。2005年应聘为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第二期特聘教授。2006年完成在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工作,按期出站。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985工程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师范大学教授,辽宁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吉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中国高师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语言学会副会长,辽宁省修辞学会会长,辽宁省高评委,大连市学术著作资助及奖励评审委员会中外语言(含文学)学科组组长。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十余门专业课,主要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语法史、现代汉语史、当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现代汉语语法专题、汉外语言对比等。从研究生毕业至今的学术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研究近代汉语句法,主要成果有《试论近代汉语语法的特点》(见蒋绍愚、江蓝生主编《近代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出版,共收1986-1995年间近代汉语研究的代表性成果25篇)、《近代汉语句法论稿》(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和社科院语言所刘坚先生主持的国家九五重点社科项目《近代汉语专书语法研究》子课题《三朝北盟会编语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后一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首次提出要对现代汉语的历史发展演变进行研究,围绕这一课题,陆续进行了一些研究,后来又把这一研究概括为“现代汉语史”,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打通古代、近代和现代汉语,另外还要补上汉语史中所缺的现代汉语这一部分。近年来,曾以此为题,在多次学术会议上报告相关研究内容,此外还在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等单位作过专门学术报告,均受到好评。现在,现代汉语史已经作为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得到了学术界比较广泛的认可与赞同。与现代汉语史相关的研究内容占了他科研成果的绝大部分,承担的科研项目有:辽宁省教委社科项目《海峡两岸语言的差异与融合》和《近代汉语句法研究》,辽宁省政府社科规划项目《新时期新语法现象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和《现代汉语历时发展演变研究》,2003年辽宁省政府基金项目《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2003年辽宁省教育厅社科项目《现代汉语虚义动词研究》;2005年第37批博士后资助项目《现代汉语的历时发展演变研究》;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的历时发展演变研究》等。刁晏斌在学术上的最大成就和特色,就是在国内外首创现代汉语史,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其精力将主要放在现代汉语史的研究方面,同时也将兼顾近代汉语、现代汉语语法等其他方面。著作《现代汉语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现代汉语史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汉语语法研究》由辽海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三朝北盟会编>语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汉语语法研究修订本》辽海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11年11月出版;《黎锦熙先生语言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当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新收获》语文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现代汉语基础理论与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撰写学术研究论文180余篇。其中《从汉字分析看先民心理特点——以“女”部字为例》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试论近代汉语语法的特点》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古籍译注的几个问题》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第2期;《说动词的“非光杆性”》载《语文学刊》1992年第2期;《动宾词组用为使动词例》载《古汉语研究》1992年第3期;《现代汉语历史发展研究的构想》载香港《语文建设通讯》1992年第36期;《近代汉语“把”字句与“将”字句的区别》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1期;《兼语广例》载《思维与智慧》1993年第5期;《谈名词的一种新用法》载《语言与翻译》1994年第2期;《大陆台湾词语的差别及造成原因》载《文史杂志》1994年第2期;《汉语研究的再开拓》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试论军事词语的泛化及其变迁》载《北方论丛》1994年第12期;《<朱子语类>中几种特殊的“被”字句》载《古汉语研究》1995年第3期;《近代汉语中“被+施事+谓语”式“被”字句》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现代汉语历史发展研究刍议》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语言运用中的复旧现象》载香港《中国语文通讯》1995年第36期;《新时期大陆汉语与海外汉语的融合及其原因》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旧有辞格在当代的发展变化——以引用为例》载《修辞学习》1998年第1期;《台湾话的特点及其与内地的差异》载《中国语文》1998年第5期;《目前一种十分常见的名词补语》载《汉语学习》1998年第6期;《也谈“动宾式动词+宾语”形式》载《语文建设》1998年第6期;《论近代汉语受事主语句》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论现代汉语史》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流行在大陆词语中的“港台来客”》载《北方论丛》2001年第2期;《当代汉语中的“比N还N”式》载《语文学刊》2001年第3期;《目前若干新词新义新用法使用情况调查》载《丹东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当代汉语动词性述语二题》载《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一部独特的词语工具书——评<字母词词典>》载《中国图书评论》2002年第4期;《语义功能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史研究》载《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新时期语法变异现象研究述评》载《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形式动词“加以”三题》载《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现代汉语准词缀发展变化的几种模式》载《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对外汉语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载《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评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载《语言研究》2004年第3期;《试论现代汉语形式动词的功能》载《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对现代汉语史研究的思考》载《理论界》2004年第4期;《现代汉语语音变化论略》载《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现代汉语语音的增加和减少》载《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当今汉语中极为活跃的"极端词语”》载《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广义异形词的发展变化及其趋势》载《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1期;《当代汉语语法化论略》载《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略论程度副词修饰动词性词语》载《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当代汉语两组词使用情况考察》载《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词的修辞义的阶段性发展——现代汉语修辞史研究示例》载《修辞学习》2005年第2期;《一部词汇与民俗文化综合研究的力作——评<民俗文化语汇通论>》载《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当代汉语同义词的发展变化》载《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现代汉语的阶段性与现代汉语教学》载《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3期;《当代汉语简缩词语四题》载《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现代汉语量词词义的发展变化》载《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当代汉语中新的“名_1+名_2”形式——名词陈述化的一种新形式》载《语言与翻译》2005年第4期;《词的使用范围缩小及其造成原因》载《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形容词的指称用法及其发展》载《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5期;《现代汉语词的音节及其发展变化》载《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第1期;《“程度副词+动词性词组”论略》载《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试论“文革”时期词语的贬义化》载《励耘学刊(语言卷)》2006年第1期;《当代汉语量词使用中的复旧与趋新现象》载《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当代汉语词汇中的“返祖”现象》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现代汉语量词的显现与潜藏》载《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关于汉语修辞史研究的几点思考》载《修辞学习》2006年第3期;《“文革”新词语考察》载《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文革”时期传统褒义词语的分化》载《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略论共时语法研究中的历时观照》载《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8期;《当代汉语中的贬词褒化和中性化现象》载《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文革”时期外来词语使用情况考察》载《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传统贬义词语的分化》载《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文革”语言中能愿动词使用情况考察》载《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文革语言”中的“詈词”辞格》载《邯郸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当代汉语修辞造词中的多辞格并用现象》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名词的几种特殊用法在“文革”时期使用情况考察》载《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文革”语言中形容词重叠形式使用情况考察》载《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释当代汉语中两组与"性"有关的新词》载《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文革”中旧有词语大面积退隐情况考察》载《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文革”中一组称谓语使用情况考察》载《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文革”语言语法的考察》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略论“文革”时期的“语言暴力”》载《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现代汉语修辞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载《修辞学习》2007年第5期;《引入现代汉语史的观念》载2007年6月7日《社会科学报》;《文革修辞格三题——文革修辞研究之十》载《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文革”语言语法三题》载《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第6期;《“文革”语言中军事词语的泛化现象》载《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现代汉语词义感情色彩的两次大规模变迁》载《文化学刊》2007年第6期;《“文革”语言中的比喻及其使用》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文革”时期的“革命”词语及其使用》载《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文革语言中的反复辞格》载《运城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摩托”与“马达”的混同与分化——一个比较独特的“一源二词”现象考察》载《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现代汉语修辞史刍议》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语言学论文中的不规范现象》载《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当代汉语的效率诉求及其表现》载《燕赵学术》2008年第2期;《试论清末民初语言的研究》载《励耘学刊(语言卷)》2008年第2期;《试论“文革”语言语法的特点》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复合量词及量词词组简论》载《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8年第3期;《汉语史研究中的现代汉语视角——以<汉语语法化的进程>一书为例》载《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文革”时期的“极端词语”及其使用》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从“摩托”与“马达”的释义看语料库用于词典修订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载《辞书研究》2008年第5期;《“文革”语言中的引用辞格及其使用》载《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试论当今的语言暴力现象》载《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文革”流行语在当今的沿用和重新启用》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当代的语言和语言研究》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当代汉语量词的简化和繁化》载《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文革语言中的反问和设问》载《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当代汉语中比较流行的几种双音简缩造词现象》载《语文研究》2009年第3期;《试论不与动态助词共现的动词》载《语言科学》2009年第6期;《文革语言中的“呼告”辞格及其使用》载《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现代汉语外来形式研究刍议》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第6期;《试论“文革修辞”及其研究》载2009年《修辞学论文集》(第12集)》;《“文革”语言中的排比辞格及其使用》载《殷都学刊》2010年第1期;《试论当代汉语新等义词》载《汉语学习》2010年第1期;《黎锦熙“依句辨品”说的重新认识和评价》载《励耘学刊(语言卷)》2010年第2期;《试论当代口语中的声调混同现象》载《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4期;《网络语言三题》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评价黎锦熙语法思想的几个重要原则》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汉语实词的定义方式及其变迁》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新著国语文法>与现代汉语史研究与趋新现象》载《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文革语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载《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网络热词为什么这么“热”》载2010年12月6日《青年时报》;《港台汉语独特的简缩形式及其与内地的差异》载《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论当今的言语奢华现象》载《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早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性质:模仿还是借鉴——以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为例》载《武陵学刊》2011年第1期;《<新著国语文法>在语法研究上的贡献新论》载《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外来字母能不能成为汉字》载《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对当代汉语词汇状况及其研究的思考》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试论当代汉语“语素词”》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两种不同类型的缩略词语:用语缩略与造词缩略——兼论海峡两岸缩略词语的类型差异》载《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9期;《“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载《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两岸四地“有+VP”形式考察》载《励耘学刊(语言卷)》2012年第1期;《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常用词“进行”使用情况对比考察与分析》载《武陵学刊》2012年第3期;《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现状及思考》载《汉语学习》2012年第3期;《试论海峡两岸语言的微观对比研究——以“而已”一词的考察分析为例》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两岸四地共有外来词语在内地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载《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两岸四地的“遭”字句及其与“被”字句的差异语言》载《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5期;《台港澳地区“搞”的使用情况及其与内地的差异》载《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两岸三地“做”与“作”使用情况对比考察》载《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3年第1期;《试论“当代汉语”》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网络语言,当代汉语绕不开的话题》载2014年4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电子版)》;《关于华语词典编纂问题的几点思考——读<全球华语词典>札记》载《辞书研究》2014年第6期;《两岸四地现代汉语研究之四理念》载《语文建设》2014年第10期;《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语言发展观》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论全球华语的基础及内涵》载《Global Chinese》2015年第1期;《试论两岸语言“直接对比”研究》载《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台湾“国语”词汇与大陆普通话趋同现象调查》载《中国语文》2015年第3期;《台湾“国语”的生动表达形式及其特点——海峡两岸言语风格对比研究》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借形赋义:当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语义扩张模式》载《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虚义动词“搞”的使用情况及其变化》载《宜春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论当代汉语“借音赋形”现象》载《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当代汉语 “遭” 字句的特点及其与 “被” 字句的差异》载《Global Chinese》2016年第1期;《关于海峡两岸词汇深度对比研究的思考》载《励耘语言学刊》2016年第1期;《张弓先生的修辞发展观——读<现代汉语修辞学>札记》载《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汉语史研究新版图:构想与实践》载《华夏文化论坛》2016年第2期;《传统汉语史的反思与新汉语史的建构》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2期;《海峡两岸趋向动词的用法差异及相关问题言观》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论当代汉语积极被动句“获”字句》载《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海峡两岸离合词使用情况对比考察》载《海外华文教育》2016年第4期;《大陆词语在台湾/从“进入”到“融入”——如何看台湾“国语”与大陆普通话的趋同现象》载2016年5月29日《光明日报》;《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多元观》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再论海峡两岸语言微观对比研究》载《文化学刊》2016年第8期;《汉字的年度盛宴——2016汉字文化圈年度汉字评选纵览》载2016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关于文言史的几个问题》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海峡两岸语言融合的历时考察》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全球华语的历时研究与“全球华语史”》载《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第4期;《试论建立“全球华语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载《语言战略研究》2017年第4期;《论当代汉语常用词及其研究》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语言安全视角下的全球华语及其研究》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再论当代汉语“语素词”》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再论传统汉语史的反思与新汉语史的建构——兼复汪维辉先生》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洪荒之力”与“蓝瘦香菇”在台湾》载中国修辞学会《修辞研究》(第二辑2018年8月18日);《百年汉语史之汉语的欧化与欧化的汉语》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刁恩英,女,生于1962年,吉林省大安县红岗乡永合村人。吉林农安永和堂朝官公14世孙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职工医学院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哈尔滨市委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哈尔滨市职工医学院支部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委员。能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为实现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12年1月7日被政协黑龙江省委员会评为优秀政协委员。2014年10月22日中共哈尔滨市纪委、市监察局聘任其为新一届特邀监督监察员。著作《病理生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撰写《活血化瘀配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载《中医药学报》1997年第2期;《卵巢癌腹水的综合治疗(附19例疗效分析)》载《黑龙江医学》1998年第12期;《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及中医治法》载《中医药信息》1999年第1期;《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临床观察》载《黑龙江医学》1999年第1期;《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载《工企医刊》1999年第3期;《美花风毛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和《放疗同时应用风毛菊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载《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年第1期;《对淋巴瘤病理分类的认识》载《工企医刊》2005年第2期;《端粒、端粒酶与肿瘤》载《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5年第3期;《痹痛消配合颈椎康贴治疗颈椎病颈痛52例》载《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年第4期;《微量元素碘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载《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年第6期。
刁恩杰,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香菇中甲醛影响因素及在加工中控制措施研究》;2015年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臭氧降解及安全性评价》。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安市公安局食品办公室顾问,山东省莒南县花生行业协会专家顾问,山东省食品科技协会理事。主要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食品安全概论、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原料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课程。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项。拥有专利3项。编著《从苏丹红说起》(丁晓雯,杨保侧,刁恩杰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全国高等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适用教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食品质量管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食品安全概论》(李明华,刁恩杰,颜廷才,冯卫华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出版。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火锅食用卫生及安全性研究》(第一作者)和《生姜蛋白酶的研究概况》(第一作者)载《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年第2期;《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研究概况》(第一作者)载《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年第8期;《食品企业实施HACCP体系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泰安某肉制品企业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案例分析》载《食品安全导刊》2007年第2期;山东农业大学博士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有机酸盐处理对鸡肉保鲜效果的研究》(第一作者)载《肉类研究》2008年第2期;《三种面糊的流变学特性及对油炸鸡肉块品质的影响》(第一作者)载《肉类研究》2008年第7期;山东中青年科学奖励基金项目(20060207)研究成果《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控制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国粮油学报》2009年第1期;山东农业大学博士专项科研基金项目(SDAU20070308)研究成果《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橙汁货架期的影响》(第一作者)载《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第2期;《油炸温度-时间对鸡肉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第一作者)载《肉类研究》2009年第6期;《干燥方式对香菇中甲醛含量的影响》(第一作者)载《食品科学》2010年第2期;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6GG2209003)研究成果《脱水菠菜贮藏过程中颜色变化动力学》(第一作者)载《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第8期;《戴明循环在提高“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效果中的应用》(第一作者)载《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年第2期;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7JSJG207)和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18)研究成果《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新设专业建设初探——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第一作者)载《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年第10期;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67195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M592230)、淮安市科技发展专项(HABZ201703)和“双一流”奖补资金项目(SYL2017XTTD01)研究成果《苹果汁中棒曲霉素臭氧脱毒设备的设计与应用》(第一作者)载《农业工程学报》2018年第12期;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18)研究成果《毒素安全评估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第二作者)载《广东化工》2018年第23期。
刁钰,2001年9月—2005年7月攻读北京土木工程大学工学学士;2005年7月—2011年6月攻读天津大学岩土工程工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超深开挖对坑底抗压桩竖向承载力及沉降特性影响研究》;2008年11月—2009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学工程学院访问博士;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剑桥大学岩土工程联培博士。2011年7月—2015年6月任天津大学建工土木讲师;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香港科技大学工程学院访问学者;2015年7月任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土木学会土力及岩土工程学会青委会委员,天津市建筑学会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分会委员,天津市基坑水资源论证评审专家,天津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国际土土力及岩土工程学会会员。讲授本科土木工程软件(地下岩土方向)、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基础工程课程,留学研究生Advance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Modern Theory of Underground and Tunnel Engineering课程。研究方向为结构与土作用分析:基坑、隧道、路基、管廊等工程稳定与变形的高效分析方法,大型地下结构安全与环境效应的主动控制技术;岩土工程数值计算:大型岩土工程精细化数值模拟,多场、多相数值模型,新型岩土数值计算方法;土工试验与测试:地下水结构渗漏检测、生物岩土测试、微型离心机模型试验等学科交叉先进技术开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土超大面积基坑梯级悬臂支护稳定与破坏机理研究》;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青年项目《软土超大面积基坑梯级悬臂支护受力机理与变形特征研究》;天津市建设系统科技项目《胶囊式注浆精细化控制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铁隧道变形的研究》;天津市建设系统规程项目《基坑回灌工程规范》;天津市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软土中盾构隧道连续破坏的环境影响与控制策略研究》;滨海土木工程结构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多场耦合作用下软土地下综合管廊长期变形研究》;天津大学基础交叉基金《考虑粗糙度影响的桩土界面试验与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北洋骨干基金《囊式注浆精细化控制基坑开挖引起地铁隧道变形的研究》;天津大学战略布局产学研培育基金《考虑水-热-盐-力耦合机制的盐湖区倾斜支护研究》;天津大学战略布局产学研培育基金《无人岛海水入侵预防与海绵型人居环境建造关键技术》;企业委托项目《机场交通中心工程考虑承压含水层与非对称影响的超深基坑围护结构》;企业委托项目《中海油塘沽场地滑道变形与承载力分析》;企业委托项目《复杂环境下盾构施工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企业委托项目《地下综合管廊长期变形研究》;企业委托项目《多场耦合作用下软土地区地下综合管廊长期变形研究》;企业委托项目《多因素分析法在综合管廊规划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企业委托项目《D·BOX构件受力性能测试技术》;企业委托项目《深基坑大深度围护结构渗漏精确检测方法、关键技术与装备》。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坑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安全技术与装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软土工程局部破坏引发连续破坏机理及连续破坏控制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黏性土中考虑基础宽度与埋置深度的复合地基破坏机理及极限承载力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地铁与地下管廊施工安全性评价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课题《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安全控制技术与渗漏检测装备研究》。科研奖励有:2012年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年度最佳论文暨Quigley奖;2014年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年会最佳论文;201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建华工程集体奖;2017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2017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特等奖;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天津市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当年学院唯一入选比赛者);2014年天津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2014-2019年毕业设计优秀指导老师;2017年天津大学优秀大创项目指导老师。评为天津市“一三一”人才;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天津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师。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撰写“Numerical analysis of effect of friction between diaphragm wall and soil on braced excavation”载《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08年第S2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8144)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10CB732106)研究成果《不同加载条件下抗拔桩静载试验分析》载《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第S2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8389)研究成果《超深开挖对坑底桩的抗压承载力及沉降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载《岩土工程学报》2017年第S2期;《隧道砂层段排水性能对水压与排水量的影响》载《水利水电技术》2019年第4期;《管廊接头变形对接头防渗性能的影响》《管廊渗漏对其变形及周边土沉降特性的影响研究》和《考虑基坑开挖效应时隧道施工对桩受力特性影响》载《水利水电技术》2019年第6期;《主动式斜直交替倾斜桩支护基坑数值研究》和《天津市基坑抽排地下水量计量研究》载《水利水电技术》2019年第7期。
刁铁军,生于1970年8月。东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食品学院副院长。所撰《高等院校校办产业的出路》载《哈尔滨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边境贫困地区的反贫困战略》(第二作者)载《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农业远程教育前途无限》(第二作者)载《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年第2期;《实验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第三作者)载《农机化研究》2003年第3期;《利用远程教育方式 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第一作者)载《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年第8期;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和东北农业大学“十一五”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现代教育技术远程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第四作者)载《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2014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JG2014010609)《黑龙江省农业高校MOOC资源建设的研究》成果《MOOC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分类与转换》(第三作者)载《高等农业教育》2015年第3期。
刁特生,生于1931年,广东省五华县棉洋镇福光村人。清公23世孙。大学生。长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曾在湖北省沙市中学和荆州师范专科学校任教。《镧系元素教学的一点体会》载《荆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第6期。
刁爱华,女,生于1979年,广西南宁人。硕士,经济师,讲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对物业管理企业会计工作的思考》载《财会月刊》2005年第21期;《物业管理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培育》载《现代物业》2007年第4期;《试论EFE矩阵在物业管理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载《当代经济》2007年第7期;《我国物业企业服务营销理念构建的探讨》载《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8期;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712LX278)《物业企业危机管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如何培育物业服务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载《商业时代》2008年第20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02015)、陕西省科技厅项目(2007KR58)和校管课题(2008XG53)研究成果《十二省市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分析》(第二作者)载《中国市场》2008年第40期;《基于管理心理学理论的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新探索》载《职业》2009年第3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博弈分析与激励机制探讨》(第二作者)载《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15期;《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影响因素分析》载《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21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载《中国商贸》2010年第4期;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立项项目(桂教高教[2007]109号)《高职管理类学生“四种能力”培育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高职管理类学生“四种能力”培育过程中的创新思考》载《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21期;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10LX6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阶段性成果《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下如何提升南宁零售业的竞争力》载《经济导刊》2011年第8期;《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构建具有职业特色校园文化的探讨》载《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26期;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10LX6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零售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阶段性成果《零售企业的企业文化影响作用探讨》载《商业时代》2013年第2期;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1106LX664)《南宁总部经济发展条件分析和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南宁发展面向东盟总部经济的现状分析与思考》载《当代经济》2013年第11期;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31)《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新思考》载《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26期;《总部文化建设促进总部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载《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年第6期;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31)《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文化建设探索》载《现代物业(中旬刊)》2014年第6期;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31)《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对人性化管理导向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载《中国商贸》2014年第15期;《广西外贸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载《管理观察》2014年第16期;《浅析低碳经济理念导向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载《管理观察》2014年第17期;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31)《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校企文化融合提升高职管理类学生职业素养》载《中国商贸》2014年第18期;2015年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Y2015LX690)阶段性研究成果《零售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研究》载《中国商论》2018年第26期。
刁爱军,生于1976年6月,江苏姜堰人。溱潼中学1993届高中毕业生,同济大学1997届本科毕业生。教授,高级工程师,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教务处处长,院长助理,副院长。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基于思科平台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编写高职高专应用技术专业系列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教程》(刁爱军,周庆礼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主编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第4版)》(刁爱军,陈海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5期;《浅析高职院校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一作者)载《科技传播》2010年第20期;《基于思科平台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第一作者)载《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第18期;《Silverlight技术在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构建中的应用》载《电子世界》2012年第23期;《加拿大社区学院教育特色研究与启示——以乔治亚学院为例》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第12期;《基于压缩特征编码的混合云冗余数据删除算法》载《科技通报》2015年第8期;《玩创一体,打造全开放式“创客校园”——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客教育纪实》(第二作者)载《职业》2015年第35期;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国内高级访问学者计划资助项目(2013fx096)研究成果《基于粒群优化算法的云存储数据检索方法研究》载《激光杂志》2016年第11期;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7JSJG512)《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三段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高职“三段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第一作者)载《职业》2019年第6期;201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7JSJG512)《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三段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高职院校创新类技能竞赛培养模式探索》(第二作者)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18期。
刁爱坡,生于1971年2月。1994和1997年分别获沈阳农业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获英国Rothemsted Research研究所博士学位;2001-2008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作博士后。从事哺乳动物细胞高尔基体结构与功能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承担英国医学研究基金委资助的研究课题,利用研究蛋白质组学的生物化学手段,鉴定哺乳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期被特异磷酸化的高尔基体蛋白质,并深入研究和阐明了蛋白质磷酸化调控高尔基体结构与功能,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Science,EMBO J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并被引用150多次。2009年任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海河学者特聘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讲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药物和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制药课程。科研领域及方向:寻找新型药物靶点,筛选具有抗肿瘤、炎症、衰老药物与分子药理学研究;利用微生物发酵和细胞培养技术表达和制备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利用小RNA干扰技术,研究通过调控泛素连接酶Nedd4表达水平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来阐明Nedd4在前列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为探索治疗前列腺癌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2009—2012年主持天津科技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泛素连接酶Nedd4在前列腺癌发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哺乳动物细胞高尔基体结构与功能研究》;2010—2012年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蛋白质修饰调控哺乳动物细胞高尔基体结构与功能及相关疾病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2010—2013年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小RNA干扰技术沉默E3泛素连接酶Nedd4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研究》。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71335)研究成果《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研究进展》载《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拥有3项发明专利权:一种吲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2017114061733);一种苯甲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2017113456980);一种吲哚酮类化合物的新用途(20181010082250)。2010年4月获天津市第七届“河西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10年10月创办扬州泰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刁爱民,生于1966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西岗乡李巷村人。硕士。海军工程大学舰船与海洋学院高级工程师。所撰《“三高”环境对船舶机电设备的影响》(第一作者)载《中国修船》2006年第2期;《高精度气压源的Fuzzy-PID控制研究》(第一作者)载《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数据仓库技术在装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第一作者)载《中国修船》2006年第5期;《某型高压空气压缩机故障分析和对策》(第一作者)载《流体机械》2006年第8期;《高压共轨集成限流器的设计研究》(第二作者)载《船海工程》2007年第6期;《进、排气背压对涡轮增压柴油机工作过程影响的研究》(第一作者)载《车用发动机》2008年第S1期;《基于有限元和FE-SAFE的柴油机排烟管振动下的疲劳寿命》(第三作者)载《内燃机工程》2008年第3期;《燃油泵滑动轴承摩擦副材料试验研究》(第一作者)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年第6期;《单相感应子发电机电压控制研究》载《中国修船》2009年第3期;《车载方舱隔振系统试验研究》(第三作者)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第5期;《基于GPS信号多普勒补偿的空中目标探测方法》(第一作者)载《舰船电子工程》2012年第4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9216)和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51335020101)研究成果《水下爆炸气泡作用下梁中垂损伤及流场变化特性》(第三作者)载《高压物理学报》2012年第5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179197)研究成果《微机械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仿真分析》(第一作者)载《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2年第12期;《一类网络伺服系统的预测控制研究》载《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2年第12期;《新时期电气自动化监控体系研究》载《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31期;《海水中电偶极子电场分布有限元分析》(第一作者)载《四川兵工学报》2013年第1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9143)和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057)研究成果《含裂纹船用气瓶安全评价及剩余寿命预测》(第二作者)载《中国舰船研究》2013年第5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9216)研究成果《含皱折船用气瓶安全评价与剩余寿命预测》(第一作者)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4年第4期;《某型特种船舶螺旋桨缠绕渔网的故障特征分析及处理方法》(第一作者)载《中国修船》2014年第5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109216,51309231)和海军工程大学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HGDQNEQJJ12011)研究成果《边界条件对水下爆炸气泡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第三作者)载《振动与冲击》2014年第13期;《某船推进轴系故障分析与修理》(第三作者)载《中国修船》2015年第1期;《采用人机工程学的船用电气控制柜设计》载《船电技术》2015年第3期;《从舰船总体和系统性能的关系论其总体设计问题》(第二作者)载《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年第4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197)研究成果《电磁式主动吸振器磁场结构优化设计》(第一作者)载《四川兵工学报》2015年第9期;《某船主推进电机偶发艏、艉枢电流异常偏差问题分析及修理》(第一作者)载《中国修船》2016年第1期;《舰船用级差式二级空压机热力学过程仿真分析》载《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某型空气压缩机冷却系统改造及其经济性分析》(第二作者)载《中国修船》2016年第5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9216,51309231))研究成果《水下爆炸作用下船体梁整体运动简化理论模型》(第一作者)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6期;《船体结构技术状态的超声波实时监测系统研究》(第二作者)载《中国修船》2017年第2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51679244,51309231)研究成果《水下爆炸作用下对称结构船体梁整体损伤特性研究》(第三作者)载《船舶力学》2017年第8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9244)研究成果《水下爆炸下有限尺度平板的载荷特性及结构响应试验研究》(第三作者)载《高压物理学报》2018年第5期;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ZT-001-002-10)研究成果《气枪声源激发的浅海地震波频散特性研究》(第一作者)载《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9244)研究成果《基于LBB准则的高压气瓶安全性评估》(第一作者)载《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摆锤式冲击台与浮动冲击平台冲击动力特性对比试验研究》(第一作者)载《舰船科学技术》2019年第23期。
刁爱民,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刁爱芹,女,生于1985年4月。2011年获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心血管信号转导研究。撰写学术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机械刺激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分子机制》(第一作者)载《医学综述》2013年第22期;《青年教师高职护理药理学教学体会》载《华章》2013年35期;2012年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指导性)项目(2012169)研究成果《泰州部分高校大学生用药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第二作者)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1期,获泰州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JCH201512)研究成果《以核心课程为依托,将行业企业文化引入高职药学教学改革》(第一作者)载《安徽医药》2016年第10期;泰州市科技社会发展项目(TS201523)《雌激素通过抑制Integrin?1/FAK/p38 MAPK信号通路减轻机械牵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研究》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重点项目(TZXY-15-8)《大豆异黄酮下调TLR4/My D88介导的信号通路保护心肌肥厚》研究成果《基于Labview的心电信号关联维数的快速实现》载《中国医学装备》2017年第12期;泰州市社会发展课题资助项目(TS201523)、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课题资助项目(TZKY-15-8)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YJDC2015004)研究成果《17β-雌二醇对机械牵拉诱导心肌细胞integrin β1/FAK/p38 MAPK信号转导的影响》(第一作者)载《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10期;江苏省卫计委文化建设课题(JCH201512)、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课题(ZY201716)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TZJG-201712)研究成果《成果导向理念引导下的校企文化融合模式构建》(第一作者)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19期;泰州市社会发展课题资助项目(TZ201523)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课题资助项目(TZYTD-16-1)研究成果《大豆异黄酮下调TLR4/MyD88介导的信号通路保护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第一作者)载《重庆医学》2018年第20期;江苏省卫计委文化建设课题(JCH201512)、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课题(ZY201716)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TZJG-201712)研究成果《论高职校企文化与成果导向协同育人》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第20期;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JCH201512)、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课题(ZY201716)、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TZJG-201712)和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YJDC2015004)研究成果《泰州市城区零售药店员工药学服务现状调查分析》(第一作者)载《社区医学杂志》2018年第21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TZJG-201712)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课题(ZY201716)研究成果《运用信息化教学推进成果导向的高职药学教学改革》载《卫生职业教育》2019年第8期;《2015年泰州城区居民对零售药店药学服务认识的调查》载《中国乡村医药》2019年第9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课题(TZJG-201712)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课题(ZY201716)研究成果《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药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载《卫生职业教育》2019年第14期。
刁爱国,生于1952年1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省建设工程质监站站长,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八、九届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撰《广义倍数原理及其应用》载《工程力学》1990年第2期;《框架剪力墙的内力分析——三转角方程法》(第一作者)和《结构分析的角变一次传递法》(第一作者)载《东南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一九九四年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回顾与思考》(第一作者)载《建筑》1995年第4期;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和江苏省建筑工程局资助项目研究成果《压型钢板组合梁的抗弯设计》(第四作者)载《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Osterberg试桩法在我国的应用》(第四作者)载《建筑施工》1998年第3期;《自平衡试桩法测试技术》(第三作者)载《岩土工程界》2001年第7期。著作《江苏深基坑支护与地基基础施工范例》河海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实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工作指南》(刁爱国,陈祥贵,金孝权著)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主编《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设备校验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刁爱梅,女,曲阜师范大学实验教学与设备管理中心教员。所撰《新形势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载《实验科学与技术》2004年第4期;《差异化——中小企业的首选战略》(第二作者)载《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第7期;《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改革探讨》载《文教资料》2005年第25期;《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探讨》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年第2期;《数字电路实验教学探析》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年第3期;《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研究》(第二作者)载《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风险资本分阶段投资策略的价值研究》(第二作者)载《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13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教学探析》(第一作者)载《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年第1期;《摄影教学中数码相机的应用》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年第1期;《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年第3期;《论工商管理模拟实验教学》(第一作者)载《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年第8期;《加强高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年第2期;《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建设探讨》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年第3期;《数码时代摄影实验教学改革》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年第1期;《浅谈静物摄影实验教学》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年第3期;《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探讨》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年第2期;《数码相机镜头的使用与维护》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年第3期;《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探索》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年第2期;《数码时代摄影观念创新改革》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年第4期。
刁爱清,女,生于1969年12月。199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台湾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及其借鉴意义》。1988年7月参加工作。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调研员兼综合办公室主任。2017年度电子信息学院优秀示范党员。所撰《论刑事裁判文书及其完善》载《中国科学教育》2005年第4期;主持2016年苏州市文化研究项目(SZ20160404)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以苏州为例》载《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9年第1期。
刁留亭,生于1990年4月,河南夏邑人。2015年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阈上和阈下奖励对无意识剌激诱发的反应抑制的影响》;2018年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题为《奖励影响外源性线索驱动和内生意图性控制加工的神经机制》。2018年1月应聘到宁波大学任教。研究领域: 生命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与心理学。所撰《阈上奖励影响阈下反应抑制》(第一作者)载2014年10月10日《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XJC190003)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培育项目(SWU1509110)研究成果《阈上和阈下奖励对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反应抑制的影响》(第三作者)载2016年第8期《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反应抑制和有意抑制的神经动态特征》(第一作者)载2017年11月3日《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焦虑、风险决策及其关系的神经机制》(第四作者)载2019年第2期《应用心理学》。
刁凌,1999-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学位论文题为《小鼠视网膜的发育:神经节细胞形态多样性的出现》。毕业后到美国Yale University任职。
刁益伟,北京大学昌平校区管理办公室职员。2019年度“昌平校区工作优秀标兵”。所撰《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载《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与职责》(第四作者)载《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年第10期。
刁益虎,生于1986年2月,江苏泰州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国贸系学士;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网络时代师生关系的社会建构》;2016年攻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讲师。所撰《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历史影响》(第二作者)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5期;《北宋教育家胡瑗的务实革新思想述评》(第二作者)载《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7期;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08JYD018)《公共教育资源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经济薄弱地区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归因分析与建议——兼论公共教育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的政策调节》(第二作者)载《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8期;泰州市历史文化研究所立项课题(TWS09210)《泰州教育文化发展史方向研究》阶段性成果《吴贻芳和杨荫榆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的比较研究》(第二作者)载《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2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资助项目(07JA880049)《师专发展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新组建师专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二作者)载《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6期;《泰州教育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兼论泰州教育文化史上的四种精神》(第二作者)载《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第6期;《范仲淹与古代泰州文化》(第二作者)载《学理论》2011年第11期;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SJD84006)《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生态建设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8JYD018)《公共教育资源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政策研究》和泰州历史文化研究所基金项目(WYS090206)《泰州教育文化史方向研究》成果《利用高校文化资源优势 促进地方文化生态建设》(第二作者)载《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期;《旨趣型交往中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载《中小学德育》2013年第4期;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880019)《青少年交往与道德学习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困境与挑战:教育社会学中的实证研究》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25期;《泰州教育文化源头考——前泰州时期教育文明探索》(第一作者)载《黑龙江史志》2015年第5期;《建构师生关系的新路径——基于网络文化的视角》载《教育导刊》2015年第7期;《教育经验的困境及其突破——狄尔泰体验哲学的视角》载《当代教育科学》2018年第11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BAA180020)《关键能力发展的社会逻辑与教育机制研究》成果《大学信任文化的隐匿及其根源——基于社会学视角的阐释》(第一作者)载《大学教育科学》2019年第4期;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BAA180020)《关键能力发展的社会逻辑与教育机制研究》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SJA2218)《学校内部信任生成机制研究》成果《学校中信任缺失现象的社会学审视》载《广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9期。
刁益韶,女,生于1964年2月,江苏泰州人。高级工程师,副教授。1989年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在泰州市化工研究所生产一线工作11年。从2000年2月起从事高教工作,历任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系主任助理、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书记、系主任,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质评中心主任等职。讲授化工安全技术、基础化学、实验室组织与管理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精细化学品制备、化工安全技术、高职化工类专业及课程改革。江苏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申博教学名师,泰州市级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主持《对氯苯甲醛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与研究》通过省级鉴定;主持《“邻氯苯甲醛”工艺开发与研究》,产品连续2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新产品,获金牛奖;主持开发“皮革用GR改性乳酪素”及“TW-1皮革蜡乳液”,通过省级鉴定;主持开发系列皮革加脂剂及系列复鞣剂;主持研究《第二课堂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的探索》获学院课题评审一等奖。所撰《TW—1蜡乳液工业化生产操作条件研究》(第二作者)载《皮革化工》1993年第2期;《邻氯苯甲醛生产中的异常情况分析研究》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对氯苯甲醛的合成》(第一作者)载《化工时刊》2003年第8期;《邻氯苯甲醛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邻苯甲醛磺酸钠的制备》载《河北化工》2010年第12期;《论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高职化工技能竞赛对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载《轻工科技》2012年第6期;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1125632jg1)《防腐剂在食品中的使用现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成果《食品防腐剂的使用现状及安全性分析》(第一作者)载《河北化工》2012年第10期;《第二课堂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的探索研究》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高职实验室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载《广东化工》2013年第20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ZY201305)《高职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成果《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第一作者)载《职业时空》2014年第8期;2013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建研究课题(DJ2013012)研究成果《坚持以人为本,优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载《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ZY201305)《高职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课题(ZY201417)《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优化研究》成果《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第一作者)载《职业时空》2015年第6期;《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安全教育实践探析》载《职业时空》2016年第1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科技计划项目(TZYKY-12-4)研究成果《氧化聚乙烯分散液的制备及其处理含镉废水的应用》(第一作者)载《化学工程师》2017年第6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重点课题(ZY201502)《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成果《<化工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载《河北职业教育》2018年第2期。
刁烨芳,女,中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务科科长。所撰《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载《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年第3期;《浅析微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载《群文天地》2012年第5期;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课题(GZGZ5414-31)《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了什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护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第二作者)载《卫生职业教育》2015年第22期;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课题(GZGZ5414-31)《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第一作者)载《卫生职业教育》2016年第11期;中国医科大学“十二五”第五批医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学生工作专项)(YDJKXS2015018)《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PTSD的关系》研究成果《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中国医科大学为例》(第一作者)载《卫生职业教育》2017年第5期;《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第二作者)载《基础医学教育》2017年第5期;《本科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第二作者)载《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第8期;《浅谈PBL教学法在MBBS留学生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二作者)载《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第12期;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第一批医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YDJK202016022)《MBBS项目留学生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评价》研究成果《MBBS留学生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第四作者)载《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年第3期;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6B-LXS008)、中国医科大学“十二五”第五批医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YDJKXS2015002)、 中国医科大学“十二五”第五批医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YDJKXS2015004)、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第一批医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YDJKXS2016022)和中国医科大学“十三五”第一批医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YDJKXS2016039)研究成果《医学院校国际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第四作者)载《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年第10期。
刁悟,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小学数学研训部主任。著作《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的研究与实践》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发表小学数学研讨论文30余篇。其中《“角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载《辽宁教育》1994年第Z2期;《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活动课参考资料》载《辽宁教育》1995年第Z1期;《第十二册 “比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载《辽宁教育》1996年第Z1期;《分数乘以分数教学设计》载《辽宁教育》1996年第Z2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设计》载《辽宁教育》1997年第Z2期;《注重学法指导,渗透数学思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载《辽宁教育》1999年第Z2期;《精心设计问题 努力培养创新意识——第三册"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二)"教学片断与评析》载《辽宁教育》2000年第Z2期;《注重对教材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因素的挖掘,搞好新知教学──第十一册“圆的面积”教学过程片断设计与评析》载《辽宁教育》2001年第Z2期;《想方设法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第六册“年、月、日”教学过程设计与设计意图》载《辽宁教育》2002年第Z1期;《“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与评析》载《辽宁教育》2004年第Z2期;《“常用的计量单位”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载《辽宁教育》2005年第Z1期;《“在地面上测量距离”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载《辽宁教育》2005年第Z2期;《“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载《辽宁教育》2006年第Z1期;《“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载《辽宁教育》2006年第Z2期;《“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载《辽宁教育》2007年第Z1期;《“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载《辽宁教育》2007年第9期;《“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载《辽宁教育》2008年第Z2期;《“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载《辽宁教育》2009年第Z1期;《“抛硬币”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载《辽宁教育》2009年第Z2期;《将“探究、发现学习”落到实处——“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与意图》载《辽宁教育》2010年第Z1期;《灵活处理教材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交通与数学》的教学设计与意图》载《辽宁教育》2010年第Z2期;《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载《辽宁教育》2010年第3期;《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比多少”的教学设计与意图》载《辽宁教育》2011年第4期;《增强小组学习的有效性——“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分析》载《辽宁教育》2011年第9期;《数学教师践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时需重视的十个问题》载《辽宁教育》2012年第11期;《浅谈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载《辽宁教育》2014年第5期;《顺应个体差异 实施数学个性化教育》载《辽宁教育》2014年第9期;《小学数学课堂“任务中心”比“对话中心”好在哪儿》载《辽宁教育》2015年第7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载《辽宁教育》2016年第5期;《“先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与解读》载《辽宁教育》2017年第13期。
刁海,2007年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应用SLA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内燃机光弹模型的研究》;2015年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发动机温差发电器系统性能特性及结构优化方法的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办公室主任、副社长,天津大学第七届教代会执委会委员,天津大学第十五届工会委员会委员。所撰《摩托车空气阻力系数的测试》(第一作者)载《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5年第2期;《大学出版社转企改制后薪资体系探析》(第一作者)载《中国集体经济》2013年第6期;《传统出版社如何迎接数字出版产业》载《中国传媒科技》2013年第8期;《大学出版创新对建设出版强国的支撑作用》(第二作者)载《出版广角》2018年第8期。
刁海龙,生于1944年8月,吉林人。1966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无线电系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0研究所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遥控扫雷系统总工程师等职务。先后参加或主持某型遥控扫雷艇、某型港湾扫雷艇和遥控扫雷系统等海军装备的研制工作。刚工作不久就参加了某型遥控扫雷艇的研制,尽管时间紧、任务重和条件差,但有上海中华船厂工人师傅的榜样,有研究所老同志的带头作用,工作起来还是劲头十足,仅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首制两艘遥控扫雷艇的研制。当尼克松宣布对越南进行布雷封锁后不久,中国的某型遥控扫雷艇就出现在越南的海防港,先后扫除了大量的美国水雷,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参加实战的遥控扫雷艇。他虽然没去越南,但亲自参加研制和建造的艇在越南建立了战功。所撰《无畏的海上工兵——遥控扫雷技术的发展》载《现代军事》1994年第7期;《当今世界最具威胁的几种水雷》载《现代军事》1995年第9期;《美军重振反水雷力量的新举措》载《现代军事》1996年第12期;《积极开发研制我国的快速探测水雷系统》载《水雷战与舰船防护》1998年第2期;《反水雷、反潜、反导和反恐的利剑——无人水面艇系统》载《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11年第1期。
刁海军,硕士。九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讲师,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组和江苏高教学会2009年度重点课题组核心成员。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和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上机实践》《影视作品创作艺术与实践》等课程。2009年以来,先后获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学院首届优秀讲稿比赛一等奖、学院第三届优秀教学质量奖一等奖、学院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作品大赛论文类一等奖等教学表彰。主持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课题2项,主持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青年专项)1项,主持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立项课题2项。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项,指导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指导学生创作的微电影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影视作品大赛和江苏省资助成效微电影大赛三等奖。徐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徐州市学习型教师,徐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参编教材、讲义4部。发表教科研论文十余篇;其中《利用RMXP技术开发教育游戏》(第一作者)载《高师理科学刊》2007年第4期;《多模态语境下教学模态的有效选择与运用》载《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2期;《高职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及实验对照分析》载《高师理科学刊》2014年第5期;《生态学视野下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的评价模型构建》载《高师理科学刊》2015年第8期;《基于C4.5算法的入侵检测规则生成与应用》载《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年第11期;《数字化情境下高职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4期;《民办高职学生职业适应及职业发展现状分析》(第一作者)载《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23期;《自媒体传播有效引导机制及其社会责任建构》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及引导策略》(第一作者)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民办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载《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1期;《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及引导策略》(第一作者)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的数据预测》(第一作者)载《电大理工》2018年第4期;《民办高职学生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研究》(第一作者)载《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12期;《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研究》载《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15期。
刁海青,生于1976年,安徽含山人。典礼堂65世孙。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西藏大学思政部综合办主任兼教务科长。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撰《西藏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浅析》载2006年7月6日《西藏日报(汉)》;《关于物理学在经济学发展中所处地位的探讨》载2010年第1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关于导致“见死不救”道德缺失现象的因素分析及对策》载2012年第1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第二作者)载2014年第13期《教育教学论坛》;《西藏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现状探析》载2016年第6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 2017年第6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强化西藏大学安全保卫部门“德育”功能探究》载2017年第9期《新西部:下旬·理论》;《试析加强我党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载2017年第23期《赤子》;《论“思修”课程教学在西藏高校反分裂教育中的作用》载《西部教育(中旬刊)》2018年第2期;《新时代西藏高校践行习近平党建思想路径探析》载2018年第2期《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试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载2018年第5期《山西青年》。
刁海林,生于1958年1月,河南郸城人。副教授,广西大学林学院森工基础教研室主任,广西力学学会理事,广西力学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讲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木材加工工艺学、人造板机械设备、工厂设计概论、工程图学等课程。发现了平面运动刚体动能基点的存在及分布规律;完成了对牵连运动为平面运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严格证明;提出了求欠条件工程结构位移的间接实验方法;建立了研究木材蠕变特性的新的实验方法及衡量指标;修正了才料力学中关于考虑被冲击物体质量时的冲击动荷系数问题等。主持科研项目《木材蠕变特性研究》和《软启动皮带轮性能研究》。“软启动皮带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996年获广西力学学会优秀力学教师;1997年获广西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1997—1999年度获广西大学优秀教师。著作《广西主要人工林木材干燥技术》(刁海林,罗建举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木结构建筑结构学》(刘雁,刁海林,杨庚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出版;《棕榈藤采收技术研究》(刁海林,蔡道雄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出版。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内容涉及刚体动力学、木材科学、实验力学、工程结构、教育科学等领域。其中《平面运动刚体的动能基点》载《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和《力学与实践》1994年第6期;《关于材料力学中一处结论的修正》载《力学与实践》1995年第6期;《薄壁圆筒扭转剪应力公式应用范围的量化界定》载《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点的合成运动问题的复数解》载《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曲线运动中点的切向和法向加速度的数学推导》载《广西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第S1期;《关于自学与精讲相结合教学法异议》载《广西高教研究》1998年第3期;《牵连运动为转动时加速度合成定理的数学证明》载《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S1期;《工程结构中的欠条件位移计算》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4期;《牵连运动为平面运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的证明》载《广西科学》2000年第1期;广西大学科技处资助项目研究成果《木材蠕变特性常数化研究方法探讨》(第一作者)载《广西科学》2000年第2期;广西大学资助项目 (X99115 )研究成果《马尾松、尾赤桉木材蠕变特性常数研究》(第一作者)载《广西科学》2003年第2期;《我是怎样上好<人造板机械与设备>课程的》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S2期;《画梁的剪力图及弯矩图的教学经验与体会》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S2期;《<人造板机械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S1期;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19B0905)《棕榈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之专题《棕榈藤采割技术研究》成果《便携式棕榈藤采收机设计》(第一作者)载《林业实用技术》2011年第10期;广西林业重大招标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7号)《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材性改良与深加工利用》研究成果《红锥干燥特性研究》(第一作者)载《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16期;广西林业重大招标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7号)《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材性改良与深加工利用》研究成果《米老排干燥特性研究》(第一作者)载《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21期;广西林业重大招标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7号)《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材性改良与深加工利用》研究成果《巨尾桉干燥特性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第28期;(第一作者)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重大项目(2011JGZD002)《以教学过程优化为主线、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载《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S1期;广西林业重大招标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7号)《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材性改良与深加工利用》研究成果《米老排三向弹性常数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第1期;广西林业重大招标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7号)《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材性改良与深加工利用》研究成果《马尾松干燥特性研究》(第一作者)载《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第3期;广西林业重大招标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7号)《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材性改良与深加工利用》研究成果《红锥3向弹性常数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第4期;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19B0905)《棕榈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之专题《棕榈藤采割技术研究》研究成果《车辆采藤法及其工艺研究》(第一作者)载《林业实用技术》2012年第4期;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2012-35号)《棕榈藤采割新技术推广与示范》研究成果《行星轮式棕榈藤采收机设计》(第一作者)载《木材加工机械》2012年第5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第5批教学质量工程重点课题(桂教2009A003)《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木材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工程力学>教材的建设与思考》载《中国林业教育》2012年第5期;广西林业重大招标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7号)《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材性改良与深加工利用》研究成果《米老排锯材干燥中试研究》(第一作者)载《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广西林业重大招标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7号)《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材性改良与深加工利用》研究成果《马占相思木材蠕变特性的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19B0905)《棕榈藤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之专题《棕榈藤采割技术研究》成果《手动机械采藤法及其工艺研究》(第一作者)载《林业实用技术》2012年第9期;广西林业重大招标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7号)《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材性改良与深加工利用》研究成果《木材蠕变特性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载《林业实用技术》2012年第10期;广西林业重大招标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7号)《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材性改良与深加工利用》研究成果《红锥木材蠕变特性研究》(第一作者)载《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广西林业重大招标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7号)《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材性改良与深加工利用》研究成果《红锥锯材中试干燥工艺》(第一作者)载《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扭矩式胶黏剂在线黏度监测器设计》(第一作者)载《木材加工机械》2013年第3期;《重量定量法自动调胶控制系统设计》(第一作者)载《木材加工机械》2014年第5期;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2-4-30)《陡坡山地森林择伐作业技术及其设备引进》研究成果《自行式缆索起重集材机集材作业工艺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第10期;广西林业重大招标项目(桂林科字[2009]第7号)《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材性改良与深加工利用》研究成果《水浸时效对红锥木材蠕变特性的影响》(第一作者)载《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LX2014007)《新型环保阻燃纤维板新产品研发》成果《阻燃纤维板制造的关键技术与设备》(第一作者)载《木材加工机械》2015年第5期;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22B0105)《西南大径级珍贵树种定向培育和多目标经营技术与模式》研究成果《水浸时效对红锥锯材性能的影响》(第一作者)载《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5JGB124)《基于木文化素质教育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木文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载《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50期。
刁海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任山西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讲授《教育学》。德高望重,才华横逸。站在讲台上旁证博引,口若悬河。所撰《戳穿“四人帮”炮制“两个估计”的阴谋》(第二作者)载《山西师院》1977年第4期;《鲁迅——教师的光辉榜样》(第一作者)载《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论高师学生的素质结构》(第一作者)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根源是复杂的》(第一作者)载《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年第5期;《论高等师范院校办学指导思想的转变》(第一作者)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S2期。

刁海亭,女,生于1978年,山东肥城人。2003年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组件式GIS支持下的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2014年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基于新技术的蔬菜安全预警与追溯平台研究——以寿光市为例》。副教授,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GIS开发应用、国土资源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本科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土地管理学》《工程测绘技术》《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地图学概论》等相关课程及实验、实习;承担研究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专题》课程教学。主持参与多项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多项SRT项目。获全国测绘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胜奖,山东农业大学第一届青年教师讲课技能比赛优胜奖,山东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竞赛优秀奖,信息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山东农业大师德先进个人,2016年度信息学院科研标兵。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获操作技能组三等奖、优秀奖、初级开发A组三等奖。指导2014届毕业生获得校级优秀毕业生1名。副主编《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梁勇,袁铭,朱红春,刁海亭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参编《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毕华兴,孙旭。齐建国,刁海亭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副主编《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高明秀,刁海亭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参编《土地管理学》(李新举,刁海亭著)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副主编《测量学》(李西灿,刁海亭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副主编《测绘实训》(李西灿,刁海亭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主编《智慧城镇建设与管理(刁海亭,吴秋兰,梁勇,马光金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所撰《基于GIS的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应用——张店开发区为例》(第一作者)载《计算机与农业》2001年第12期;《县(市)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关键技术实现》(第一作者)载《计算机工程》2003年第10期;《组件式GIS支持下的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研究》(第一作者)载《计算机工程》2005年第4期;《基于组件式GIS的城镇土地定级信息系统研究》(第一作者)载《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4期;《村镇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处理》载《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11期;《蔬菜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研究进展》(第一作者)载《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2期;《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蔬菜安全预警与追溯平台建设》(第一作者)载《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第3期;《云计算在蔬菜安全预警和追溯平台中的应用》(第一作者)载《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5期;《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第二作者)载《农业与技术》2019年第18期。
刁海峰,山东菏泽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1982—1996年任《中国青年报》报理论部编辑,团委书记,团委生活部副主任,主任,《团情快报》主编,新闻中心主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客座教授;1996年任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首都青年记协常务理事,全国记协理事;2005年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主任,《环球慈善》杂志社社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活动组委会秘书长;2012年5月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宣传部主任,2018年3月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宣传部部长、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法定代表人、常务副会长。所撰《重铸时代精神》载《中国金融》1989年第6期;《团学理论热点之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团学》载《中国青年研究》1992年第1期;《团学理论热点之二:马克思主义团学的基本课题》载《中国青年研究》1992年第4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抓好老年教育工作》载《中国社会工作》2017年第5期;《顺应新时期老年文化新期待 探索老年教育新方法新路径》载《中国社会工作》2017年第29期;《忠诚担当 强化学习 严于律己 创新作为——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载《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8年第4期;《在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暨委员会换届大会上的讲话》载《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8年第7期;《实现老年教育宏伟蓝图仍需努力作为》载《中国社会工作》2018年第11期;《在积极老龄观教育培训班上的总结讲话》载《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9年第4期;《在教学工作委员会年会暨老年大学规范教学管理研讨、培训会上的讲话》载《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9年第7期;《在全国老年大学优秀教学大纲建设校表彰暨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载《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9年第11期。
刁海涛,生于1968年3月。1991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高级室内设计师,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ICAD)A级景观设计师,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艺系实验室主任。所撰《注重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载《思索与实践》2002年第7期;《商业战士设计中广告学的应用》载《思想者论丛》2003年第8期;《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载《创新与探索》2004年第1期;《济南食府大堂方案设计》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为“中国而设计”首届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作品集》;《济南残联大厦大堂方案设计》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博洛尼杯全国手绘大赛作品集》;《当代中国传统茶馆建筑空间语言》(第二作者)载《现代交际》2012年第11期;《现代教堂建筑对传统的扬弃与传承》(第二作者)载《艺术教育》2012年第12期;《关于公共空间下商业空间的设计探究》(第一作者)载《现代装饰(理论)》2016年第4期;《环境空间设计在城市行政中心中的应用》(第一作者)载《住宅与房地产》2016年第12期;《波普艺术设计对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与技法的影响》(第一作者)载《四川建材》2018年第7期;《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住宅小空间的设计分析》(第一作者)载《设计》2018年第9期;《隐喻性设计手法在人物纪念馆内部空间的应用研究》(第一作者)载《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年第1期;《“山水意象”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第一作者)载《四川建材》2019年第3期。
刁海新,女,生于1978年,河北沧州人。2008年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题为《<达·芬奇密码>的女性神学解读》。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所撰《约翰·邓恩的诗歌主题分析》载《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创作论》(第三作者)载《作家》2008年第16期。
刁润丽,女,2009年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磁场协助作用下纳米颗粒的流态化研究》。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食品与化工系教员。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非磁性纳米SiO2颗粒在添加磁性大颗粒磁场流化床中的流态化》(第一作者)载2008年12月8日《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磁场流化床中纳米SiO2聚团大小的研究》(第三作者)载王静康主编《现代化工、冶金与材料技术前沿》(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版);《磁性纳米Fe3O4在磁场协助作用下的流态化研究》(第一作者)载2010年第10期《广东化工》;《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及对策》(第一作者)载2014年第6期《内江科技》;《强噪声吹灰技术在锅炉脱硝系统中的应用》(第一作者)载2015年第1期《能源研究与管理》;《烟气脱硝产生的硫酸氢铵对空预器的影响及对策》(第一作者)载2015年第4期《应用能源技术》;《高岭土除铁增白方法及研究进展》(第一作者)载2016年第1期《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平顶山高岭土的除铁增白实验研究》(第一作者)载2016年第4期《陶瓷学报》;《工艺蜡烛的生产工艺及性能研究》(第一作者)载2016年第10期《辽宁化工》;《高岭土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工艺进展》(第一作者)载2017年第5期《佛山陶瓷》;《高岭土的化学除铁增白方法研究进展》(第一作者)载2017年第8期《硅酸盐通报》;《纳米碳酸钙的应用研究进展》(第一作者)载2017年第12期《化工技术与开发》;《微课下的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第二作者)载2018年1月1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第一作者)载2018年第1期《矿产保护与利用》;《微课下的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第二作者)载2018年3月1日《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三卷)》;《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应用研究进展》(第一作者)载2018年第8期《佛山陶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载2018年第27期《河南农业》。
刁涌,生于1978年10月。2001年6月本科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2004年6月获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律硕士,学位论文题为《论刑法学领域中的人身危险性》。2004年7月任四川警察学院法学教研室专职讲师,2005年9月任七大队团总支书记、中队长,2008年9月协助十大队大队长工作,2010年6月任团委素质拓展科副科长,2011年5月17日当选共青团四川警察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副书记。被学院评为2006年度优秀教师,2007—200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09—2010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2006年和2010年两次被评为泸州市“忠山之秋”校园文化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008年被评为泸州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教师;2009年灾区警务援助荣立个人三等功。参加两项省级科研课题项目。所撰《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体系》(第一作者)载《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4期;《证券公司托管法律问题研究——兼评〈证券公司风险处理条例〉》载《前沿》2012年第4期;《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研究》载《人民论坛》2012年第17期;《浅议道德在刑法中的体现》载《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第1期;《从人肉搜索看刑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XNH024)《刑事一体化理论价值研究》阶段性成果《新刑诉法中刑事和解规定的实体法解读——以适用范围为例》(第二作者)载《河北法学》2013年第11期;《浅议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载《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16期;《我国刑事和解机制重构探究》载《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4期;《加强与创新高校安全管理问题思考》载《管理观察》2014年第6期;《我国刑事立案监督现状分析》载《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四川警察学院2015年院级课题《四川警察学院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公安特色、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关于省属公安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第二作者)载《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刁家文,生于1962年,四川成都人。贵州省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从事土壤肥料及植物栽培教学实训指导和科研工作。所撰《金叶女贞叶斑病发生机制及综合防治措施》(第一作者)载《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期;《玉米杂交种引种观察(展示)试验初报》(第一作者)载《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期;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助资金项目(农农发[2007]4号)研究成果《大白菜晋菜1号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初探》(第二作者)载《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1期;《实训示范园基地建设探析——以职业技术院校观光农业专业为例》(第一作者)载《宁夏农林科技》2013年第7期;毕节市高层次科技人才培育项目(毕科合[2016]36号)研究成果《乌蒙乌骨鸡系列风味产品加工技术要点和影响因素探讨》(第二作者)载《农产品加工》2017年第23期;《高职院校实验(训)室资源优化整合配置和规范管理的研讨》(第一作者)载《现代农业研究》2018年第11期;《毕节市现代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探讨》(第一作者)载《现代化农业》2019年第1期。参与《水溶液中提取辣椒碱工艺的研究》2012年8月获平顶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获平顶山社科联2017年度社科调研课题评选二等奖;参与《高职院校立体化教材建设研究》获平顶山社科联2017年度社科调研课题评选二等奖;参与《河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多元统计分析》获平顶山社科联2017年度社科调研课题评选三等奖。
刁家志,2006年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二苯并噻吩脱硫酶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及部分酶学性质研究》。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材料与环保学院教员。2014年2月赴德国F+U萨克森公益教育机构参加《职业教学课程设计法》培训。2019年对口帮扶甘孜州色达县脱贫工作,评为色达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撰写学术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曲酸对马铃薯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研究》(第五作者)载《化学研究与应用》2005年第6期;《葛根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研究》(第一作者)载《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年第3期;《秋水仙碱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第三作者)载《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年第3期;《喜树碱对胰α-淀粉酶部分性质的影响》(第四作者)载《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年第3期。
刁家连,生于1960年5月,山东龙口人。龙口黄山馆敬修公18世孙。研究员。山东省潍坊市农业办公室副主任,潍坊市农业科学院院长。1976年上山下乡,1982年1月获莱阳农学院农学学士。毕业后在昌潍农校任教,历任教务副主任、学生科长、团委书记、农学专业主任、文秘专业主任、讲师、高级讲师。1993年考取中国农业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1998年获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化控研究中心农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小麦器官以育的激素调控与丰产潜力表达》。是我国第一位作物化控专业博士。主要从事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控制研究,主持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星火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35项,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奖励。长期从事作栽培及小麦化控研究,是国家科委资助项目《壮丰安乳油研制及其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第一作者撰写《壮丰安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研究》成果《壮丰安对越冬前小麦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第S4期,获199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国家科委重点科技项目《小麦、玉米安全高产化控工程的建立及其技术原理研究》、国家科委“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小麦超高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河北省海河流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科技项目《小麦高产稳产化控栽培技术体系推广》研究;是1999年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作物生长发育全程化控技术研究》的技术负责人;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大棚蔬菜高产优质化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和山东省良种产业化项目《优质彩色棉繁育与创新利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引进及繁育》《多倍体选育优质蔬菜新品种研究》《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参加山东省科委软课题《潍坊市城市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主持潍坊市科技攻关项目《全天侯玻璃温室配套体系建立》和潍坊市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彩色棉加代选育和蔬菜多倍体工程育种》;参加潍坊市《黄淮海平原小麦低中产开发》;参加农业部《面向21世纪农科教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1999年通过鉴定;《潍坊市城市农业发展对策研究》通过山东省科委组织的鉴定。国内首家独立完成蝴蝶兰组培苗的全程培育及开发。1999年从国内外引进作物新品种60多个,种质资源600余份,新技术、新成果40余项,联合开发节水灌溉专利产品1个,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致力于农业产业化的推广工作,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他讲课深入浅出,材料详实充分,解析精辟透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深受农业和农村工作者欢迎。著作《主要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9月出版;《小麦、玉米、谷子、甘薯高产栽培》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夏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系统研究》(第一作者)载《莱阳农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山东省科委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粮果油经菜菌生态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第一作者)载《生态农业研究》1997年第1期;山东省科委资助项目研究成果《夏玉米穗粒发育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冬小麦茎秆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的系统研究》(第一作者)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第S3期;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研究成果《小麦茎秆性状化学调控机理的研究》(第一作者)载《莱阳农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石刁柏研究进展及国内生产状况》(第一作者)载2002年11月1日《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支撑》(第一作者)载《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和措施》载《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潍坊市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潍坊市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潍坊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十佳中青年科学家,中科院高级访问学者,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03年2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的亲切接见和嘉奖。夫人王振华系九三学社社员。2003年底参加《芦笋二倍体、多倍体、全雄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开发》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刁家忠,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陆屋镇棠梨江村人。广东清公22世孙。灵山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所撰《浅谈县级党校的教学管理》载《桂海论丛》1989年第1期。
刁家亨,生于1937年2月。湖南省保靖县龙溪乡人。长沙交通学院汽车改装运用研究所教授。编写讲义《汽车改装设计技术》长沙交通学院出版社印行。2002年主审全国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优秀教材《汽车构造》。所撰《汽车工程》载《公路运输文摘》1995年第1期。发明的燃油激活节能装置1990年5月31日申请专利,1991年5月22日公告公开。
刁家亮,河北机电学院材料工艺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制的多元选矿专用磨球、稀土低合金磨球、稀土多元合金衬板三项科研成果分别于1992年6月和11月通过河北省及云南省技术鉴定。专家认为三项成果制造工艺先进、技术独特,其各项机械性能及作用性能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系国内首创。上述三种产品经国内外百余家厂矿使用,证明是适用于干湿法水泥磨机、选矿磨机的理想研磨体。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撰写《选择高强度耐磨锌基合金的研究——代替常用的青铜ZQSn6—6—3和美国牌号铝合金ALOCa750A做耐磨件》载《河北机电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锌—38%铝合金的试验研究》载《河北机电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高炉废渣铁的开发利用》载《河北冶金》1989年第2期;《高韧性耐热球铁的试验研究与应用》载《河北机电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特种稀土中锰抗磨球铁磨球的研究与应用》载《河北机电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铸态高强韧铝合金的试验研究》载《河北机电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高铬白口铸铁磨球的试验与研究》载《水利电力机械》1995年第4期;《高铬白口铸铁磨球试验与研究》载《河北电力技术》1995年第6期。
刁容,女,生于1989年2月,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2010年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学士;2013年西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题为《西安市15—17岁男子篮球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测试方法与测试指标的研究》。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篮球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2008年代表西安体育学院参加“匹克杯”全国体院对抗赛。所撰《高校篮球教学现状及方法探究》载《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第17期;《学导式教学方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载《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23期。
刁朗峰(1952——2009)。1973年9月—1976年12月就读于东北工学院。1976年12月—1979年5月在包头617厂从事模具设计;1979年5月任包头202厂电大助教;1985年9月任湖南核工业学校讲师、高级讲师;1999年9月任长沙民政学院北院高级讲师;2007年9月任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清水湖校区高级讲师。2009年出差内蒙因心肌梗塞不幸逝世。
刁祥玉,女,生于1945年12月。重庆江津时范公21世孙女。本科毕业于重庆教育学院政治教育专业。高级讲师。曾在江津师范学校、白沙中学任教并担任学校团委书记。后分别在江津笋溪中学、城关中学(现几江中学)、实验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江津电大、江津市委党校任教。工作尽职尽责,为人师表,躬耕不竭。曾多次被评为江津地区先进妇女,江津县(市)优秀团干、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编写《师德修养》《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途径》等教材二十多万字。
刁祥麟,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20世纪80年代参与创建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退休后担任黑龙江省政协联谊会会员。所撰《对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初探》载《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3年1期;《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载《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3年第4期;《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季节性特点的研究》载《体育科学》1983年第4期和《学校体育》1984年第2期;《黑龙江省中小学冬季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展望》载《哈尔滨体院学报》1986年第3期。
刁展,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为《外源重金属对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师。所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重点项目(1201110712045)和陕西省攻关项目(2010K01-01)研究成果《猪粪好氧堆肥对缺锌土壤种植大豆的影响研究》(第三作者)载《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第7期;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2BAD15B04)研究成果《秦岭北麓两种土地利用下土壤磷素淋溶风险预测》(第三作者)载《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0903015)研究成果《改良剂对不同性质镉污染土壤中有效镉和小白菜镉吸收的影响》(第三作者)载《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第1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探析》载《新西部(理论版)》2015年第16期;201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创新项目(00700-A1000215)《全面育人视野下的研究生党支部建构模式推广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的建设与实践——以西北农林科大资环学院为例》(第二作者)载《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5期;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15)《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阈值研究与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研究成果《外源铅在土壤中的年际变化及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速效养分的影响》(第一作者)载《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年第4期;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15)、陕西省农业厅环保站项目和陕西省“三秦学者”项目研究成果《铅对塿土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研究》(第三作者)载《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年第2期。
刁娥凤,女,广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讲师,广州美术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2013年主持课题(2013CY013)《广州地区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特点及引导的实证研究》。所撰《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载《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第8期。2011年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度广东省高校奖助学工作先进个人。
刁继田,山西省翼城县里砦镇开化村人。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山西省教育学会会员,山西省外语学会会员。从事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法和翻译研究。曾赴津巴布韦任翻译2年。出版论著5部,其中《批判性思维》(美国约翰.查菲著;姜丽蓉,刁继田,李学谦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发表论文数十篇。名录《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中华精英大全》和《世界华人英才录》等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