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网络大V / 刁鲲发表时间:2019-09-18 04:17 正确认识网络大V 网络大V(以下简称大V)现象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事物,有必要正确认识。 大V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互联网传播的必然结果,出现与成名均离不开幕后的商业推手。最简单、低级的是花钱买粉丝。15元1万粉丝,只要用750元就可以成为拥有50万粉丝的大V。这样的大V虽然没有多少真实的粉丝,但是能唬人。高级一些的是花钱请网络公司炒作焦点话题,让自己一夜成名。郭美美、干露露一夜成名,都是秦火火、立二拆四运作、包装的结果。这种运作模式已经发展为成熟的产业链。更高级的大V与媒体结盟,媒体利用置顶、推广、加精、转发、讲座、出版、见面会、采访、访谈、担任嘉宾、影视节目主角等手段对其进行炒作、包装。这种过程与影视传媒公司捧红明星大同小异。一些被媒体捧红的名人,也往往跨界发展,变身大V。最高级的大V拥有巨额的财产、广泛的人脉和大量的社会资源。他们的一举一动,可能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拥有大量粉丝。这些人不需要商业推手,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有能力控制商业推手的人。如果他们处世低调,完全有资格在幕后操纵,而不必在前台演出。他们成为大V,是为了玩票。除此以外,巴结已成名的大V,受其提携,也是增加粉丝的成名手段。 这些大V传播的内容未必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更多的时候往往是负能量,有时甚至是谣言。首先,对多数大V来说,追名是为了逐利。拥有大量真实粉丝的大V如同明星,转发一次广告,可以获得数万元的收入。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利益,必要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敲诈。对他们来说,除了经济利益,其它都可以不考虑。他们为钱说话,哪怕这些钱来路不正。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根本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其次,即使这些大V自己有良知,也要屈服于幕后推手的压力,不论推手是网络水军公司、媒体、赞助人、还是其它粉丝更多、提携自己的大V。因为失去幕后推手的支持,他们很快就会销声匿迹。他们自然唯幕后推手意志的马首是瞻,是幕后推手的宣传工具。再次,“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为了产生轰动效应吸引眼球,吸引粉丝,大V和他们幕后推手,经常主动制造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这些热点事件,往往内容低俗、夸张、离奇。他们甚至不惜采用造谣的方式,树立攻击对象,无中生有编造故事,恶意造谣,抹黑中伤,煽动读者情绪。比如,“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秦火火、立二拆四故意编造、散布中国政府花2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的谣言。 大V是商业运作、包装出来的网络平台宣传工具,是以人名命名的网络播音频道,并不代表真正的民意。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商业行为都会在资本的推动下出现垄断现象,大V不过这种规律在网络传播途径的具体表现。理论上,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实际上,大多数声音都被其他人的声音淹没。大V的言论往往压制其它数量更多的自发言论。这就如同在拥有扩音器的人能够压制其他大多数人的声音一样。虽然许多人认为大V言论不妥,对大V的言论不满提出异议,但是他们的声音注定难以传播、汇聚,进而与大V的言论抗衡。表面上,网络舆情在大V的影响下一边倒。实际上,有大量不同的声音被压制。“沉默的大多数”的现象同样存在于网络之中。 现实之中,许多大V文化素质极低,修养极差,生活极不检点,嫖娼、卖淫、诈骗、赌博、吸毒、滥搞婚外情,多毒俱全。每次公安机关扫黄打非,都会有大V被戳穿画皮。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会对身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他们传播的内容既无正能量也无知识性。这些人能够在网络成名,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粉丝,无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运作、包装的结果。 把这些大V当做舆论领袖,听不到群众的声音,不分析大V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的内容,是对网络大V现象“存在即合理”的形而上学的认识。一些牛气冲天的大V在网络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他们的声音未必是他们自己的声音,也未必是民间的声音,更多的时候是金钱的声音。他们未必代表民意,也未必乐于传播正能量。若把大V的言论当做民意代表归纳分析网络舆情,忽略“沉默的大多数”,必然有严重误导和不良倾向性。许多大V在成名过程中不择手段,在成名之后劣迹斑斑,若把他们当做意见领袖,甚至敬若上宾,必将起到极其恶劣的示范效应。如果以他们的言论影响政府的决策,则难免被大V的幕后推手支配,受其操纵,陷入瞻前顾后、进退失据的境地。 2014年10月12日 来源:求是网 作者:刁鲲(作者单位:天津市政府办公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