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方正  勤俭笃学 ——安徽含山刁氏典礼堂家风简介

发表时间:2018-11-28 12:10

忠孝方正  勤俭笃学 ——安徽含山刁氏典礼堂家风简介

原创: 刁宁 巢湖文化之乡 2017-10-20


“弘农绵世泽,典礼振家声。”短短十个字的对联,说的是安徽省一支刁姓“典礼堂”的来历和故事。

“典礼堂”的家族祠堂位于安徽省含山县清溪镇大刁村,祠堂占地3800平米。祠堂门前的广场上,修建了一座乡村大舞台,也同时作清溪镇的社区公益事业使用。含山县电视台2017年也曾在这里举办过“最美含山人”的颁奖仪式典礼,古色古香的祠堂古典建筑,人头攒动的四乡八邻,聚集在广场上,欢歌笑语,热闹非凡。这样规模的家祠,既是家族祭祀的庄严场所,又是地方文化活动中心,在国内各姓中是很少见的。


我们的家族,一世祖刁间公,被司马迁记录在人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货殖列传序》中。“典礼堂”家谱中记载,间公在西汉初年由弘农郡(今河南洛阳三门峡市一带)迁居到渤海郡(今河北山东交界,靠近渤海湾的地方),善待齐国人一向瞧不起的奴虏,用他们去做鱼盐买卖,成为巨富,家资千万1。在重视儒学和农业的古代,一位商人能被记入史书,与他敢于用人,善于管理,大胆使用失去土地的无业游民,是分不开的。从一世祖传承到现在,已经有69代人了。元末明初,先祖们从江苏丹徒、句容一带迁居安徽开基创业。四十三世祖刁福贵迁居含山清溪,刁福祯迁居合肥县油坊集上下刁村,刁福五迁居桐城,刁福六迁居六安刁家岗,刁福八迁居定远靠山集。后代虽然散居四方,但一直保持联系。共同商定自52世起名字辈排序为:“善之昌永,德基延芳,松操筠节,山海钟良,金辉玉彩,承运发祥。”目前家族在世的有12辈,最长一辈为58世“延”字辈,最小的辈分是69世“辉”字辈。

“典礼堂”传世千余载,一直秉持着祖宗的家训:“忠孝方正、勤俭笃学。”自汉朝以来,涌现了好几位或伟大、或平凡,但都为国家、家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十一世祖刁协协公,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好经籍,博闻强记”(2),成人后学问大增。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北方丧乱,永嘉南渡,协公安排刁氏家族从河北沧州南迁到扬州京口(今江苏镇江)。中兴初始,刁协任尚书左仆射,专门制订朝廷宪章。一来他学识渊博,二来他久历官场,经验较多,因此东晋初年一切规章礼仪制度皆是他主持制定,深受当时人称许,官至尚书令,后加紫金光禄大夫(3)。他尽心维护东晋朝廷正统,不畏当时权倾朝野的王氏家族,后被权臣所害,舍身赴死。因此家族堂号起名为“典礼堂”,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忠君爱国,不畏权贵,在乱世中保留了华夏传统礼仪的先祖。

十四世祖刁雍,年轻时家族就遭受重大灾变。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挟私报怨,消除异己,背叛东晋朝廷,将刁氏家族几乎诛杀一空。雍公怀揣国仇家恨,逃回江北,从最艰苦的岗位做起,最后官至镇东将军、冀州刺史等职,在沧州家族故地重振刁氏雄风(4)。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北魏皇帝拓跋焘任命征南将军刁雍为宁夏黄灌区薄骨律镇镇将。雍公在任职期间,采取先进的引水技术,主持修建艾山渠。渠成以后,又采取了先进的农田轮溉方法。原先农夫终年劳作,收成连国家赋税都交不起。在他的指导下,这里国库充实,民户富足,宁夏平原农业经济获得恢复与发展,迅速成为北魏西北边镇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艾山渠的兴修,在宁夏开发史和水利发展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雍公坐镇宁夏十一年,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政绩突出,当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兵民丰衣足食。晚年回京养老,作《教诫》二十篇,传给子孙后代。太和八年(公元484年)逝世,终年九十五岁高龄(5)。为了纪念这位开发宁夏的功臣,宁夏自治区银川市海宝公园树立刁雍塑像供世人瞻仰。

三十世祖刁彦能,年幼时父亲离世,他“事母至孝”,文武兼备。在五代十国的战乱年代,审时度势,保境安民,让刁氏家族中兴,重新回到家族曾经罹难的镇江京口(南唐、北宋时称为升州)落籍6。彦能公持家也有方,秉持祖训,以儒学教导子孙后代,到三十二世祖刁湛、刁湜、刁渭时,三位兄弟“同登进士第”,三十三世祖刁绎、刁约兄弟,也都是进士及第,名重一时。就连家族中的女子,也都在文学史上留下美名,宋代文学家梅尧臣的妻子刁氏,是渭公的女儿,与丈夫留下了“猢狲入布袋,鲇鱼上竹竿”的名对,传为一时佳话7

时代进入了新中国,典礼堂六十二世孙,刁筠寿老人,生于1915年,现已是百岁老人了。他是安徽含山人,1937年任含山县战地服务团股长,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建国后任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的前身)副部长、顾问,为民族自强,为共和国“两弹一星”事业,默默奉献,成为无名英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8,倡导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忠孝方正,勤俭笃学”的优良家风一定会激励刁氏“典礼堂”全体族人向历代先贤学习,适应时代潮流,跟上时代步伐。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也要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实现家族振兴、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书于2017/10/16日,改于2017/10/19日。

作者刁宁系典礼堂六十一世孙

引用及注释:

1)、《史记.货殖列传》:“齐俗贱奴虏,而刁闲独爱贵之。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刁闲收取,使之逐渔盐 ... 最後富至千金。”

2)、《晋书·刁协传》:“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释褐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本郡大中正。成都王颖请为平北司马,后历赵王伦相国参军,长沙王乂骠骑司马。”

3)、《晋书·刁协传》:“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于时朝廷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太兴初,迁尚书令,在职数年,加金紫光禄大夫,令如故。”

4)、《魏书·刁雍传》:“雍性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明敏多智。”

5)、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28 ( 3 ):论北魏时期刁雍在薄骨律镇的水利建设与屯田。

6)、陆游《南唐书·卷六》:“刁彦能,字德明,上蔡人。父礼,遇乱徙家宣州,彦能少孤,事母笃孝……金陵数大水,秦淮溢,东关尤被害,彦能请筑堤为斗门,疏导之,水患稍息…..彦能好读书,在镇为人文吏,颇有治称,好作诗……”(此文入选高二语文阅读训练)。

7)、北宋欧阳修《归田录》:“梅圣俞(尧臣)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晚年与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士大夫莫不叹息。其初受修《唐书》,语其妻刁氏曰:“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刁氏对曰:“君子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闻者皆以为善对。”

8)、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2015217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