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刁家村刁铜照家族历史及回忆发表时间:2024-03-16 17:13 山东滨州刁家村刁铜照家族历史及回忆 刁铜照 2024年2月于贵阳
开场白 我叫刁铜照,生于1943年1月12日,我是山东滨州刁家村刁氏家族刁家的嫡系长子,据出土石碑记载,在公元1370年明朝洪武二年(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统一中国,称帝第二年)刁家两兄弟落户滨州,开创刁家村,从此我刁氏家族在刁家村至今已有近650多年历史。而我刁家从我开始,精心从小培养我的女儿刁薇和儿子刁铮,他俩分别于16岁和17岁时获得美国世界名校全额财政资助到美国留学后定居美国。从此开创了我中国山东滨州有650多年历史的刁家村刁氏在大洋对岸的美国的第一代传承,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我写这个回忆录的一个目的是要留给我的子子孙孙们,让他们知道他们从何而来,他们的老祖经历了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奋斗的人生。
2008年摄于北京大学,时年65岁 一、我山东滨州刁家村刁氏家族的祖先 我祖籍山东滨州市刁家村,位于滨州市东南11公里梁材镇西边4.5公里处,全村以刁姓居多,据地下挖出的石碑记载,刁家村的刁姓是650年前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70年)年间迁涉到此地定居的刁同寿、刁岱善两兄弟迁徒到此,以刁姓为村的后人。
这是座立在刁家村村口公路边的石碑正面
石碑的背面
石碑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一、刁家位于市府东南11公里、洪武二年,刁同寿,刁岱言迁此,以姓名村(有碑)另有李、王、赵、刘、张姓。 二、刁喜春,清代举人(他是我爷爷的弟弟,武举人)。李峥,清末秀才,民国元年任滨县教育局长。刁宏图,国民党陆军中将,民国十二年任旅长,二十四年任华北剿匪总司令,1940年任滨县税务局长。刁蕴巢,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八年任武纺工程师(他是我祖父刁熙春的弟弟刁喜春的儿子,我祖父只有我父亲一个儿子,在祖父两兄弟的六个儿子,排行最小,刁蕴巢排行第四,我们称他四大爷)。5。徐湧民,曾任北大校长。张贻惠,曾任工学院院长。刁洪祥,民国24年为贵州大学教授。……。 刁家村民委员会 1991年10月 立
以上碑文中,一、刁喜春是我祖父刁熙春的亲弟弟,清朝末年的武举人。民国初年,家父很小时,他和我祖父被土匪抓住烧死。祖父兄弟二人从未分家,二、碑文中刁洪祥是我的父亲的姓名刁鸿翔的笔误。三、碑文中的刁蕴巢是我的四伯父。北京大学纺织系毕业,毕业后任武汉纺织厂总工程师,抗日战争期间,携家小逃难到湖南。抗战胜利后回到山东济南任纺织厂总工程师。
元末战乱之后,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于公元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但是,此时的江山已是遍地疮痍,布满了战争的创伤;山东、河南、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为了恢复经济,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主要是从受战乱,天灾影响较少的山西向山东,河北移民。 在明洪武三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被册封燕王,就藩北京。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其孫建文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在今山东,河北,北京激战,战乱又给百姓和民生带来巨大灾难。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即皇帝位,迁都北京。战乱结束后,继续开始了主要从山西往北京周边河北省的大移民。 洪武、永乐两代移民成员包括军屯,强迫迁涉和自流移民三个部分,我的开创山东滨州刁家村刁氏家族的祖先刁家两兄弟是明洪武二年移民到现刁家村的,应属于自由移民。可能是来自安徽。 我山东滨州刁家氏家族传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又经历了一次大迁移,随着战争爆发和漫延,政府机关、大中小学、工商企业以及沦陷区的人们逃难迁涉到云南、贵州、四川的西南和陕西、甘肃一带的西北。在中国的这次大迁移中,我的父母也从山东济南先后逃难到武汉、长沙、贵州铜仁、贵阳,并于1939年在长沙出生了我的姐姐,在1943年在铜仁出生了我,在1947年和1949年在贵阳先后出生了我的大弟和二弟。1950年我们全家又到了云南,并于1952年和1954年先后出生了我的三弟和四弟,全家一共八口人。 二、 我的家世' 我父亲曾经讲过刁家村我们刁家的祖爺爺应该与马相伯在晚清丞相李鸿章门下是同僚,只是祖爺爺当时年纪大些。祖爺爺是道光年间的太学士,通过咸丰10年的努力,在光绪年间当上了朝庭的4品通正大夫,是清朝朝庭通政司的主管官,负责处理朝庭的内外奏章,封驳及各大臣的密封申訴,在任时曾随同李鸿章簽定割让租借香港的中英南京条约。 我们家有记录的家世是从我的祖父刁熙春开始的,祖父刁熙春,字皋臣,清末举人,于清末已酉年科举中举,中举题目为“居安思危论”。娶妻吴氏,未生子,死了以后续娶她的妹妹,就是我的奶奶,只生有一独子,就是我的父亲刁鸿翔。祖父是清朝末年最后一任山东青州知府,府治在现在的山东省青州市益都镇,青州府下辖今天的山东益都、临淄、博兴、高苑、乐安、寿光、临朐、安丘、昌乐、诸城、沂水、日照、蒙阴等13县,并辖安东卫和沂州,将近现山东省1/3的范围。那时我们刁家也是从晚清到民国期间山东滨州最大的地主,刁家的府邸占据了今日刁家村一半多的范围,据说当年站在黄河大堤上,一眼望去,看不到边的都是刁家的土地。 祖父的弟弟刁喜春,是清代末年武举,兄弟二人从未分家,祖父在青州当官,祖父的弟弟和我奶奶在家中管家。祖父虽然当大官,但除了他的妻子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妻妾的记录,除了我奶奶亲生的我父亲以外,父亲也没有任何祖父的其他子女的记录。弟弟和我奶奶在家中管家。 自古以出打家劫社的土匪和农民起义著称的山东沂蒙山区就在祖父担任知府的青州府境内,因此剿匪就成了在清末明初担任青州知府的祖父的主要任务,与土匪也结成了仇怨,土匪盯稍祖父,趁祖父回滨州家之机,闯入家中挷架了祖父哥弟两人后被土匪烧死,(又一说法是仅仅挷架了我祖父,因为民间流传有我祖父的弟弟大战土匪的戏曲)。那时父亲还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而且是独生子。祖父的葬礼很隆重,包括山东巡抚等大官都来参加,坟也很高大壮观。祖父死后,由我奶奶掌控全家。祖父埋葬后曾请一位当地有名的风水先生来看过坟地,风水先生看后不敢说,他说,如果他说出后可能会遭天遣。奶奶向他保证以后他若遭天遣,一定为他养老送终。这风水先生说祖父埋葬的这塊坟地确实能保刁家以后荣华富贵。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人丁稀少。奶奶说,我们刁家宁可不要荣华富贵,也要刁家人丁兴旺,技叶茂盛。于是就请这风水先生另选了坟地迁坟。 我父亲少年时去天津读南开中学和北京读清华大学时在老家有一个包办的妻子,沒有生养。后来父亲大学毕业后当老师时重娶了为知识女性的母亲。果然我兄弟姐妹共有六人,我一个姐姐,四个弟弟。姐姐是老大,奶奶给她取名“领弟”,意思是以后生儿子,她带领弟弟,父亲感到太俗气,就改为谐音““苓荻”,我是老二,奶奶取名为“同兆”,意思是“相同兆头”,以后再生儿子,因为当时正值抗战,家父隨学校南迁到了贵州湖南边境的铜仁,于是父亲为我改为谐音“铜照”,我下面有4个弟弟。这风水先生后来果真成了瞎子,奶奶为他养老送终。后来刁家确实人丁兴旺,我是刁家长子,子孫已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到了美国,现有两个外孙,一个孙女。 我祖父埋葬的那块坟地,改革开放后,那片土地分给一家人承包,前几年在老家的一个侄子打电话给我,说那家人想把祖父的坟迁走,在那块地上盖房。我告诉我侄子,叫他把这个故事讲给这家人听听就行了,他们不怕以后报应他们就盖吧,从此那家人就再也不提迁我祖父坟盖房一事了。㇏
三、我的父亲刁鸿翔 父亲刁鸿翔,1911年出生,1931年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因有同学做化学实验时爆炸死亡,他系独子,转到了历史系。1936年毕业,同屆同学11人(见照片,毕业照中缺2人) 在家父清华同学毕业照片中有一人是著名作家端木蕻良(萧红同居男友),端木蕻良也是家父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的学友。 照片中左起第一人为家父刁鸿翔,左起第三人是父亲同宿舍好友张宗和,清华当时2人一间宿舍)。照片二左为张宗和,右为家父。 张出生书香世家,是著名的“张家四姐妹”的大弟。大姐张元和,姐夫姓顧,著名昆曲演员;二姐张允和,二姐夫周有光,著名学者,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主持制定了汉语拼音和简化字,刚去世不久,享年11 2岁。三姐张兆和,三姐夫沈从文,著名作家。 四姐张充和,著名书画家,昆曲大师,耶鲁大学艺术系教授,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个淑女”,丈夫是耶鲁大学东亚系教授,著名汉学家。家父读清华时,她读北大中文系,经张宗和拉线,与家父是朋友。2006年,我儿子在耶鲁大学读MBA,我与儿子,儿媳一起带着当年家父与她在一起的照片去拜访她,时年她92岁。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了张宗和遗作《秋灯忆语》篇首介绍了张宗和简历如下: 家父读清华时与张宗和是好友,张充和读北大中文系,经张宗和介绍与家父是朋友,1936年父亲清毕业时还相伴去山东崂山旅游,留下了一些照片。1947年我父亲任贵州大学副教务长兼注册部主任,他带着我当年8岁的姐姐出差招生,同时兼回老家山东省亲,据同行的我姐姐告诉我,他们先到上海,后到苏州拜访了张宗和先生,并聘请他到贵州大学任教。然后与张宗和四姐张充和一起去了南京,白天在南京玄武湖泛舟,晚上看张充和为災民募捐演出昆曲,我听我爸说过,她演出唱主角,教育部四个司长为她跑龙套。我曾听我母亲说我父亲读清华时追过张充和。但张充和看不起出身山东土财主的我爸。(我妈讲这事时,我听那口音是很有些醋劲的), 照片中右边:刁铜照,左边:苏炜,耶鲁大学东亚系老师,上世纪80年代著名知青作家。中间:张充和先生,时年96岁,她去世不久,享年102岁)。 清华大学学生会是一二九运动的组织者,我父亲在1935中共领导的北京“12,9”学运中是清华大学学生会成员,我家中有一张1935年清华大学学生会合影照,共7人,家父在最左边,他在学生会是管财务的。据2018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宗和日记”所写,“一二,九”清华游行进城前,我爸找他一起去,他正好有事不能去,于是我爸也就没有去。 父亲在清华时与比他高两屆的季羡林先生是清华大学山东同乡会朋友。 与季羡林是清华同乡兼同学,季羡林在山东济南正谊中学的恩师(张春桥毕业该校)马克先是妈的干爹1958年我们回山东时去过他家),马克先曾任济南正谊中学,济南高中老师(爹和季羡林都在济南高中当老师),校长,1922年中共济南支部书记。 季先生清华毕业后去德国留学前在山东济南高中任教,曾推荐家父去该校任教,家父清华毕业后先在山东德州中学任教,后来在济南高中任教。在济南高中期间,与同事,家母的干爹马克先是好友。马克先(1895~1982),1919年任北京第一中学教师,参加五四运动,被军阀拘捕,1922年任济南正谊中学教师,经王尽美介绍入党,并任济南支部书记,1930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解放后任正谊中学校长,民盟济南副主任,山东省政协委员 正谊中学为山东著名私立中学,季羡林,张春桥均为该校学生。 1937年7.7事变抗战爆发,我奶奶叫父亲去美国留学,但父亲却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隨学校南迁武汉,并在武汉登记加入国民党。武汉大轰炸,一枚炸弹正落在我父母身后不远,幸而是枚哑弹,未曾爆炸。 在武汉,父亲接到了重庆大学的聘请,但因入川船票买不到未能成行,然后南下长沙,当时国民政府在贵州铜仁成立国立贵州中学(后改名为国立第十三中学),安排来自北方和华东等地沦陷区的师生继续读书学习,父亲被任命为该校国民党区分部书记和教导主任。国民政府在大片国土沦陷,艰苦抗战之际,仍把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所有学生学费全免,食宿全包,据母亲回亿,那时教师待遇很好。 1942年8月1日,国立贵州大学成立,父亲的学长,哈佛大学博士,研究员任泰任教务长,聘父亲到贵大任教授,历任文史院院长,注册部主任,副教务长等职。1948年,任泰调任云南大学校长,父亲任代理教务长。 下面是贵州大学档案中存的家父刁鸿翔的手书:1948年8月30日职员刁鸿翔关于拟聘聂运中、杨汉先、刁鸿翔等三人为边疆生面试委员事致国立贵州大学代校长任泰的呈文(442页)1948年9月1日任泰关于聘聂运中、杨汉先、刁鸿翔为国立贵州大学边疆生面试委员事致聂运中等三人的聘函(443页)资料来源:贵州大学档案馆(校史馆)编《贵州大学馆藏民国档案选编:教职员卷》,贵州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
1946年4月10日,蒋介石先生到校巡视,对全校师生训话:贵州的经济地位重要,矿藏丰富,应加紧开发建设;贵校为贵州最高学府,当造就建设贵州的人才;并望贵校全体师生刻苦耐劳,安心教学,养成坚毅不拔的精神,具备现代科学的知识,共同建设新贵州(以上内容来自“百度”中贵州大学校史中:《先总统 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295页)。 蒋先生到贵州大学视察时,还到教授们住地农场看望教授们,当时教授们的住宿十分简陋,在一片农田围绕的平坝周围,用圆木柱做的房架搭建的房子,用竹片栅栏糊上黄泥做外墙和隔墙。据我姐姐说,我家隔壁是一位从美国回来的老教授,孤身一人。小时的我最喜欢的事就是隔着墙上的缝隙与这老人“聊天”。 当时贵州大学校长和教务长任泰都不在贵阳、我父亲是副教务长,陪同蒋先生到了农场,我母亲抱着不到三岁的我出釆围观,父亲把我抱去介绍给蒋先生,蒋先生低下头,摸着我的小脸,说:“小宝宝,你好!”。然后蒋先生与全体老师照了一张合影,抱着我的父亲就站在蒋先生的旁边。事后每个合影的的老师都得到一张照片。 在此期间,贵阳市发生了“反饥饿”的学生运动,校长张廷休不在贵阳,教务长任泰已去云南大学。全部责任落在了父亲的肩上,父亲日夜奔忙,周旋于军警政界,营救被捕学生。学生出狱后,先藏在我家,然后我父亲与这些学生家长联系后再一一接走或送走。 大约在1949年贵州大学教务长任泰在云南大学校长,世界著名的数学熊庆来离任后调住云南大学校长。任泰聘请父亲为云大教务长,我们全家带着任家年龄与我相仿的一儿一女乘了货车去云南,一路上几乎用了五、六天。 到了昆明后,因蒋介石在重庆召开会议,任泰奉命去开会,他和他的妻子有事去了重庆。我们全家加上任泰的一儿一女住在云南大学里任泰住所,这是一个很小的二层楼住宅,有一个围墙围起的小院。这期间,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起义,当时国民党两个军攻打昆明,飞机扔炸弹,记得每天都跑修在城墙底下的防空洞躲轰炸(云大后墙就是城墙)。 任泰的父亲是贵州省的辛亥革命元老、著名学者任可澄,在香港有房产,云南卢汉起义后,他夫妻俩从重庆飞到了香港。我们全家加保姆6人,带着任泰家两个孩子,在昆明无亲无友,生计无着。幸好云南省著名教育家端木铭先生邀请父亲到他创建并亲任任校长的大姚中学任教导主任。父亲送走了任泰家两个孩子,把任泰房子中的全部财产和那箱银元都上交给了云南大学军管会,带着我们去了云南省大姚县,后来又调任楚雄中学任教,开始了他中学教师的生涯。
三、我至今年81岁的主要经历 A、我从事科研工作的简历 我叫刁铜照,抗日战争期间1943年1月12日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1965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器专业,分配到冶金部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工作。 在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我除了在设计部门担负过许多电力设计任务外,也曾在科研部门工作多年,并取得以下重大科研成果。 1968年~1972年期间,我负责冶金工业部下达的12万安培直流大电流测量与计量的研制工作,我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电子计算技术,研制成功《磁调制式直流电流总加器》,远远超过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业界杂志《电测与仪表》以“直流大电流测量的新技术”为题在该刋首篇全文发表了我写的约一万多字的科研论文。后来该刊又发表了我的另一项科研成果论文《铝电解槽过载电压表的研制和生产》。 在完成以上项目后,我开始从事采用电脑实现铝电解生产按最佳参数条件自动控制的研究。 1975年在四川大学举办的“西南地区电子计算技术交流会”上。我宣读了我写的“釆用电子计算机实现铝电解生产最佳参数条件自动控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与会的中国科学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著名专业冯康先生和他的研究生的高度赞赏。 1976年2月,贵州省科委召开办公会议并决定成立《贵州省铝电解自动化协作组》,并颁发了文件和公章。由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贵州科学院理化检测中心,贵州工学院,贵州铝厂,贵阳铝厂和贵阳市南明区工业局派员组成。年内下达科研经费五万元,由我担任协作组负责人。 在《协作组》的工作中,投产了我当年研制成功但尚没有任何厂家生产供货的测量直流大电流的《磁调制式总加器》和配套的电子计量仪表,以及能连续测量铝电解槽电压的《铝电解槽过载电压表》,并与几个铝厂签订了供货合同。 同时按照协作组当初报省科委的工作计划开始了铝电解最佳条件自动控制的科研工作,我们首先在仪器仪表研制实验室里,开始了铝电解槽各种参数,如温度、极距、氧化铝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研制和实验工作,并取得一些成果,贵州日报社还对我们自筹资金,坚持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作了采访报道。 B、我从事中小学学科教学工作及取得成就的经历 1977年“四人帮”垮台,改革开放的风吹过来了,报纸开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邓小平分管教育和科学,大学开始高考招生,《光明日报》登载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第一届招生,神童宁柏、谢延波等人的事跡,科大少年班这件事对我触动和影响很大。我决定从培养我女儿开始,按照我认为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早日成才,争取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教育的功能就是“育人”和“育才”,经济、科学、技术、知识、财富……所有这些都是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和提高的。但人不同,每个人从出生起都必须从零开始学习,接受教育。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承上启下,发展进步的唯一手段,这是关系到每家每户直到全人类的头等大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涉及每个个体的一生,涉及的群体是一代人,造成的后果大约30年以后才能出来。 而中小学12年的基础教育是塑造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阶段。 那时,全国开始了学英语的高潮,刁老师认为既然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自由地使用中文。那么刁老师如果从那时起就开始让女儿学习英语,刁老师相信只要学习方法正确,坚持不懈,时间足够,女儿肯定也应该能把英语学得像她的中文一样的好。刁老师没学过英语,于是刁老师带着她开始跟着收音机英语教学节目一边学,一边教她英语。 除了照管女儿的英语和学校学科学习以外,那时高考招生已经开始,有人考大学,找刁老师补习数学、物理和化学,刁老师教得不错,后来又来了一些学生。渐渐地,刁老师在贵阳教书开始有了些名声。 这是刁老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开始。 在英语学习上,女儿进步很大,进初一时,她就到贵州师大英语专业当旁听生,一初二寒假她报名参加贵州省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高中组,获特别奖,初二暑假她13岁,带她去昆明旅游时,她已能自如地阅读英文的中国日报,自由地与外国人用英语交谈。 1984年12月,在贵阳六中读书的女儿中午从学校放学回家时,同时带来了几名贵州日报,贵阳晚报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他们先在贵阳六中釆访女儿,后来刁老师家釆访。原来是在大约两个多月前,女儿在听美国的英文广播学习英语时听到广播说,美国总统里根正在竞选连任,每个选民都可以打电话给他,他将回答选民们提出的问题。电话对方付款。女儿想打电话给她,但又不知道如何打,于是她写了封信寄给美国华盛顿白宫的里根总统,沒想到里根总统在连任后不久竟给她回了一封信,给她以最美好的问候,还寄来了他签名的一张照片。信寄到学校女儿收到后,学校立即向市教育局和团市委作了汇报,于是记者们先到学校,然后又到刁老师家釆访。 在贵州日报,贵阳晚报和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等报道后,新华社也发了消息,于是全国20多家报纸均作了报道
女儿在初一时,刁老师为她定了一份《英语世界》杂志,她参加了该杂志主办的“英语翻译比赛”,英译中,题目是由著名英语专家北京大学英语系王氓源老教授出的,刁老师女儿获特别奖,是年龄最小的参赛者。王氓源老先生把这告诉了著名英语专家,翻译家,人大教授许孟雄先生,正好许先生儿子告诉他北京晚报登了刁老师女儿收到美国里根总统回信及问候的消息,于是许先生通过《英语世界》主编陈羽纶先生联系刁老师,许先生想要写一篇“里根与刁薇”的文章发表在《英语世界》上。正好刁老师带女儿到北京景山学校报考中国科大少年班预备班,刁老师带着她去拜见了陈羽伦和许孟雄两位老先生。 许老时年86岁,福建人,清华大学第一届毕业生,抗战爆发,他在中共南方局工作,第一个把毛泽东《论持久战》译成英文文出版并在全世界发行,抗战胜利后,他被国民政府先后派任驻马来西亚和印度大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带全家经越南绕道到北京,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57年他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因收听外台被判刑入狱。 陈羽纶先生时年66岁,福建人,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解放后从美国回国,文革挨整,断了一只腿。 许老、陈老很喜欢女儿,他们与女儿在一起时全部都用英语交谈。1986年《老人天地》以“二老育英才”的文章报道了他们的之间的交集。 1994年,刁老师儿子刁铮被清华大学录取(时年15岁),刁老师带儿子到北京后去拜见了陈羽纶先生,陈先生夫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也在场,他俩仔细地询问了刁老师是怎样教英语的,和刁老师儿子是怎样学成的(陈先生与刁老师儿子完全用英语交谈)。几天之后陈先生打电话给刁老师,她女儿(清华大学教师,英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和他请刁老师到他家吃饭,吃饭时他们请刁老师当家教,教他外孙(小学四年级学生),主要是教英语,兼管数学,每周六,周日各2小时。刁老师教了他外孙一年多,直到1995年刁老师儿子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后,刁老师与儿子去美国为止。这孩子一年多时间学习,数学已学完小学全部,并进入小升初考试练习,英语已超过初中毕业水平,他的父母,外公外婆都非常满意。 (见附图五:1994年,儿子刁铮考上清华,刁老师带他去拜望著名英语学者,《英语世界》杂志总编辑陈羽纶先生,其后陈先生聘刁老师为他读小学的外孙的英语家教,教了两年多,直到刁老师去美国,这孩子叫戴航,父亲是中央美院油画系主任,母亲是英国留学回来的1985年 刁薇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在北京景山学校合作开办的北京景山学校科大少年班少年预备班,(见附图五,英文《中国日报》关于该少年班预备班的报道,照片中为女儿在老师指导下正在做化学实验)。 在北京,女儿参加了1985年由《中国日报》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获特别奖(见附图)。
女儿刁薇在科大少年班预备班一年读完三年高中,14岁考上北京大学,在北大读完大一15岁时,她获得美国著名“七姊妹”女子大学的史密斯学院全额财政资助赴美留学,1990年本科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经济学博-硕连读研究生,现在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 刁老师儿子刁铮比女儿小8岁,他小学、初一、初二连跳三级,11岁读初三,中考他以数英理化高分考上了贵阳六中,高中读完,他15岁考上清华大学(照片:儿子与清华大学美国外教孩子在一起)。 刁铮15岁读完清华大一后获得美国名校康奈尔大学全额财政资助赴美留学,攻读电脑专业。大学毕业后又考上耶鲁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现在他在美国也从事金融工作。 (见下图刁铮在14岁担任《贵州省第一届国际儿童艺术节》英语翻译兼美国队中方领队,所有的英汉口译都由他负责。 (刁铮在贵州第一届国际儿童艺术节开幕式上为省长陈士能当同声翻译,时年15岁) (在艺术节开幕式上,刁铮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沛瑶和贵州省长陈士能合影)
联系方式:刁老师,电话18786111221.微信:d43015. 昵称:柳浪。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