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无棣刀姓源流考略

发表时间:2023-11-29 16:48

山东无棣刀姓源流考略

刘玉文

【前言】前不久,无棣古城管理中心刘主任曾说,我县出土的北齐石佛造像,基座上的供养人有“刀姓”人名,无棣的刀姓是从哪里来的,现在无棣没有刀姓到哪里去了?是什么时代消失的。能不能考证一下。于是带着“任务”,抽空查阅了一点资料后,不揣冒昧写了如下短文。



一、刀姓始祖为春秋齐国宠臣竖貂,以祖名为姓


刀,一字二音,读作diāo(ㄉㄧㄠ)、dāo(ㄉㄠ)。刀,作为姓氏不可读dāo(ㄉㄠ),只能读“刁”diāo(ㄉㄧㄠ)。


资料记载,刀姓源于春秋齐桓公的宠臣竖刀,后代以祖名为姓。但在史籍中对同一人却有竖貂、竖刀、竖刁等不同记载,例如:


(1)《左传》记为“寺人貂”。①《左传‧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於多鱼。” 杜预注:“寺人,内奄官竖貂也。”②《左传‧僖公十七年》:“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群吏,而立公子无亏。”


(2)《管子·小称》作“竖刁”。管仲对曰:“臣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


(3)《吕氏春秋》记为“竖刀”。①《吕氏春秋·知接》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刀、常之巫、卫公子启方。”②《吕氏春秋·贵公》之说:“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刀而虫出於户。”


(4)西汉贾谊《新书‧连语》作“竖貂”:“任竖貂、易牙则饿死胡宫,虫流而不得葬。”


(5)《史记》作“竖刀”。《史记·齐太公世家》:“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公曰:'竖刀如何?’”“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竖刀因内宠杀群吏,而立公子无诡为君。”


(6)《汉书》作“竖貂”。《汉书‧古今人表序》:“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师古曰:“竖貂,即寺人貂也。”)


  “寺人”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诗·秦风·车邻》:“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郑玄 注:“寺人,内小臣也。”《周礼·天官·序官》:“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郑玄 注:“寺之言侍也。” ,   


    竖貂之“竖”,也并非贬义词,是官职类称呼与“寺人”之意略同,《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左傳·僖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須,守藏者也。”【注】“竖,左右小吏”。齐桓公时的竖刀可不是一般“小臣”,而是国相管仲接班人的候选人,后掌齐国实权,以属“大夫”之列。。


竖貂、竖刀、竖刁为同一个人,为史学界所公认,只不过在正史书籍不同而已。刀,本有貂音”表明,竖刀是从竖貂而改,刁乃貂的同音替代。


    二、汉渤海郡是刀氏发祥地,郡望地


刀姓,源于春秋时期的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近臣竖貂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刀、刁源于“貂”,三字同音。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姓氏》:“刀氏,齐大夫竖刀之后,战国时有刀勃,汉有刀间(xián),齐人,以富闻,子孙居勃海。”


《康熙字典》:“(刁)又姓。《史记·货殖传》齐俗贱奴虏,而刀间独爱贵之。《韻會》(刁姓)出渤海,齊大夫豎刁之後。”


《千家姓》:“刀姓”的郡望为“渤海郡”,“郡望”系指某姓,人丁兴旺,英才辈出,为当地所仰望的“名门望族”。


《史记·货殖列传》“齐俗贱奴虏,而刀间(xián)独爱贵之。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刀间收取,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或连车骑,交守相,然愈益任之。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故曰“宁爵毋刀”,言其能使豪奴自饶而尽其力。”《索隐》:“(刀)上音雕,姓也;间,如字”《正义》:“刀,丁遥反,姓名”


齐国“北至于无棣”是齐国的重要的鱼盐重地地,汉置渤海郡,刀间“逐渔盐商贾之利”必然在渤海经营,既然“起富数千万”,刀姓必然成为渤海大户人家,刀姓得以繁衍生息。其后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渤海成为刀姓郡望之地。


三、渤海郡中的饶安又是刀姓的“郡望”之旺。无棣也是刀氏的发祥地。


据已出土的唐太宗未登基时的一位叫“刀妙璉”小妾(等级为“细人”)墓碑《秦国故细人刀氏墓志铭并序》记载:“(细人)讳妙璉,字令范,勃海饶安人也。......祖哲,梁通直散骑常侍、阳平太守。父稜,陈信义太守。......大业二年,蒙授才人,以其动谐内则,言合敬仪,四年转授婕妤。......以武德八年五月四日遘疾终於万年县,......春秋三十有七。”这位刀妙璉肯定是一位绝世美女,杨广(后来的隋炀帝)平南朝陈国,俘获了刀妙璉,收于府中,做了皇帝封为婕妤,隋亡后,她又为李世民所得,入秦王府为细人。


刀妙璉籍贯是渤海饶安,她的祖父刀哲,为南朝梁的阳平太守,其父刀稜,为南陈的信义太守,说明“渤海饶安刀氏”望族,在晋末“五胡乱华”时,避难南迁。会有大部分没条件南迁,或没来得及南迁的刀氏仍局留原地坚持抗争或避难。


四、历史记载渤海饶安有“刁氏”“刀氏”,刁、刀一姓,均为春秋“竖刀”之后。


《通志·氏族略》《韵会》所载:“刁氏出渤海齐大夫竖刁之后。”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姓氏》说:“刀氏,齐大夫竖刀之后。”竖刁与竖刀为同一个人。


渤海饶安刁姓兴旺,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板荡,晋室被迫南渡,渤海饶安人刁协亦避难南迁,刁协一族就是其一,刁协东晋的初创重臣,其后人受到刘裕(后来的南朝宋武帝)诛杀,其曾孙刁雍北归,成为北魏重臣,子子孙孙仕魏,事见《晋书·刁协传》:“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魏书 卷三十八 列传第二十六》:“刁雍,字淑和,勃海饶安人也。高祖攸,晋御史中丞。曾祖协......”


    隋开皇六年,割阳信北部饶安东部置无棣县,无棣即是饶安的一部分,由上可知无棣是刀姓的发祥地。


五、唐宋时期“刀氏”仍屡见记载。


毛阳光、余扶危编著《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全二册)载有大唐登州刺史韦俊妻子“商州別駕夫人刀氏墓誌”;明代《尧山堂外纪》卷四十九,记载:“梅圣俞以诗知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戢。晚年受敕修《唐书》,语其妻刀氏曰:'吾之修书,可谓胡孙入布袋矣。’”刀应声曰:'君于仕宦,不可谓鲇鱼上竹竿耶?’闻者无不绝倒。”;又有宋《膝公夫人刀氏墓誌銘》:“.....景祐(宋仁宗年号)之三載,明年未蕪疾而終,春秋七十有二。閏四月疆而拊之禮也,夫人姓刀氏,其先譜吏存焉。皇考諱昆,梁泰寧宣節度判官。考諱允成,皇朝贈太子右..”


六、对刀氏源流的异议与认同


《日知录·卷二十三》记载:“刀氏。《姓谱》以为齐大夫竖刀之后。胡三省曰:'竖刀安得有后?《汉书·货殖传》有刀间,愚按古书,刀与貂通,齐襄王时有貂勃。”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1230--1302)认为刀姓出于战国时的貂勃,对于刀姓源于“貂”名没有异议。但认为“竖刀”是阉割的寺人不应当有后代,但历史上没有证明“竖刀”是幼年阉割,既然有能力“自宫”已是成年人行为,自宫的目的性明确,说明已是成年人的认知,所以竖刀自宫前应已有子女,不至于让自己绝嗣。太史公司马迁有子女存世,就是例证。史学界认为“貂勃”也是竖貂之族裔。齐国人“刀间子孙居渤海”、“刁本作刀”、“刀、刁本一姓”均没有争议。


   七、现在有“刁”姓,为啥没有“刀”姓了?


     愚以为可能与文字的古今音义等因素有关:


作为名词的“刀”(dāo),《說文》云:“刀,兵也。”老子曰:“兵者,凶器也。”《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也。”《玉篇》:“刀,所以割也。”这里的刀,显然带有一股“凶杀之气”


因为刀,作为姓氏的另一读音“diāo(貂)”用得少、平民百姓只知道日常读音“dāo”。所以不熟悉姓氏特殊读音的人们碰到刀姓,习惯读成“dāo”。


汉族人历来向往吉祥如意、福禄祯祥,如果在自己的名字上加上一把“刀”,把“刀diāo(貂)某某”,读成“刀(dāo)某某”,其意思就是对“对某某开刀”,明显带有“杀气”,显然有些晦气不吉利,不免使人忌讳;


“刁”字,在古代没有贬义,后世略带带贬义,但总比“杀、割”好多了。所以人们为回避晦气杀气,所以就把刀改为刁。


古人为了刻写方便,把貂简化为同音的“刀、刁”,后人为回避晦气杀气,所以就把刀统统改为刁。今无棣境内古老的“刀姓”也都成了“刁姓”了。


八、关于无棣佛教石造像,谈点遇见:


北魏(386年-534年)统一北方后,刁(刀)氏,不论是仍留居饶安、厌次等地的,或南迁返回的,又汇集成一个大族群,在成为渤海郡饶安成为望族,北齐王朝奠基人高欢(496--547)原籍也是渤海郡,其次子高洋建立北齐(550--577),都邺城,河北、山东是北齐腹地。北齐崇佛之风大盛,北齐诸帝大多好佛,此期,境内“于时齐境一心奉佛。国无两事。”(《《续高僧传》卷二十三)进入其佛教发展的繁盛期。致使齐境佛刹林立,僧尼众多。据《古清凉传》载:“爰及北齐高氏,深弘像教,宇内塔寺,将四十千。”北齐初年,第三王子入五台山求见文殊菩萨,烧身供养,诏修王子烧身寺(即今寿宁寺)。按正史,周武帝灭齐后,执行废佛政策,在原北齐境内没收佛寺四万余所,使三百万僧人还俗。周武灭佛,齐境盛极一时的佛教,于此衰落,无棣境内何庵出土的佛造像可能实在周武“废佛”时,僧侣信徒特意埋入地下的,僧侣被迫还俗迁走了,佛造像埋入地下,供养香火没有了,佛造像沉睡千余年,盛世出土成为国宝级文物,无棣的刀姓人士也随缘重建天光,岂不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