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宝生:余热暖故土 挥笔写春秋

发表时间:2023-11-26 06:59

刁宝生:余热暖故土 挥笔写春秋

2020-10-16 11:18:20 来源:衡水日报

刁南庄村是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一个有着400年建村历史的小村庄,现居无锡市、在解放军某部退休的老军人刁宝生就生于此。虽然离开家乡50多年,但他对家乡有着魂牵梦绕的眷恋。退休后,他成为乡村文化传承的志愿者,为家乡写村史,记录乡村的由来、演化、变迁和发展,弘扬先人的优良传统,传承乡土文化。

写村史是一件好事,对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村民追根溯源,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8年秋末,当刁宝生把这个想法电话告知刁南庄村党支部书记刁海彬时,刁海彬高兴地说:“这件事村党支部坚决支持,并由你全权负责,有什么需要村里做的可通过电话、微信沟通。”从此,刁宝生开始着手写村史的筹备工作。

根据在部队参与组织编写军史的经验,刁宝生首先建立“组织机构”,由31名热心志愿者组成编委会,然后为每位志愿者做了详细分工,从信息收集、统筹、整理,到文字撰写、图片设计、表格统计等都落实专人负责,还邀请书法家题写书名、画家设计封面封底。信息收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在建村以来的400年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搜集史料可谓难上加难。在困难面前,这个老军人没有一丝退缩,“没有困难,要我们军人干啥,知难而退不是军人的风格!既然写史就不能只写眼前,要尽可能往前写。”于是,他把眼光盯在村里23位78岁至92岁老人身上,他们不仅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村庄的变迁,而且能追溯得更远,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耳闻目睹父辈、祖辈的经历和生活变迁,能通过他们口口相传了解更多更久远的人和事。

起初,村里这些老人对写村史并不关心,有的说:“过去的事都是陈谷子烂芝麻还提它干啥?”有的说:“年纪大了,过去的事记不清了。”也有的说:“我们老了图个清闲,不愿意费那个脑子。”面对老人的淡漠,刁宝生在村支书的陪同下挨家挨户登门看望拜访,同老人们促膝谈心聊家常,告诉他们写村史的重要性,最终这些老人被刁宝生的真心实意所打动,乐呵呵地答应,凡是知道的会一股脑儿地告诉他。

随后,刁宝生便组织召开了老年人座谈会。会上,这些老人一个个打开了话匣子,踊跃发言。许多以前鲜为人知的村情村况,如1608年建村,刁德林、刁德山、刁德水是立庄的始祖,村前大运河的故事,运河决堤给村民造成的灾害,刁宝义是1939年村里第一个入党的共产党员,刁其家是村里率先参军抗日的村民,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三位烈士的家庭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村民生活的对比等等,这些颇具价值的重要史料和线索渐渐呈现。除了从老人口中获取资料外,刁宝生还多种形式收集、查证、核实村庄沿革变迁、发生的事件、主要农作物、水利灌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风俗民情、党的组织、各时期有影响人物的相关材料。

面对收集来的大量资料,刁宝生逐一仔细阅读、核对,需要补充的或有疑问的画出标记,然后分门别类进行认真梳理,辨析真伪,去伪存真,留下可靠能用的史料。在整理过程中,他发现烈士刁其家的材料过于简单,而该烈士又是村史拟稿中人物传记的重点,必须有详细的材料。于是,他先后数十次给邯郸市永年县民政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烈士陵园打电话调查了解烈士是在哪次战斗中牺牲的、牺牲的时间、地点、年龄,以及何时被国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直到摸清为止。

在村史编撰过程中,刁宝生和志愿者们做了大量工作,他本人承担了大部分写作任务。村史撰写成后,共计15万字,刁宝生一人就写了10万字。村史写成后,刁宝生和其他志愿者们又踊跃捐款,印制了《刁南庄村志》,并免费赠给全村418户村民。村民看了纷纷称赞,也感慨万分:“原来稀里糊涂过春秋,村里从前是个啥样子也不知道,也没听人说过,现在明白了,村里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百倍珍惜,在党中央领导下积极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