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鹏柱|碧血丹心溶长城

发表时间:2023-11-22 08:50

刁鹏柱|碧血丹心溶长城

锦州文化

2021-07-10 01:03


“为什么我们大路不走走小路/为什么我们不恋闹市钻山沟/为什么我们脚踏雷火不后退/面对死神不低头/为什么我们守着清贫谈富有/为什么我们远离欢乐不言愁/为什么我们抛洒青春不吝啬/豪饮孤独当美酒……”这首歌唱给他,再合适不过。



▲刁鹏柱


27年前,他在辽宁省最西端的大山深处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原始古长城,也就是最美“野长城”。作为摄影人,他被长城的沧桑雄浑深深震憾,从而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拍摄辽宁长城之路。多年来历经风霜寒暑,聚焦长城不缀,将辽宁长城的美丽风光展现于世。

12年前,他做了一个大胆举动,放弃城市生活,来到长城脚下,立志与长城为伴,守护他心中的那份情结。内心的情怀已经由最初的仅仅是想拍摄长城而转变为自觉地保护长城、带领长城脚下村民致富的行为。

痴迷长城,为长城而生,与长城同在。他年死后将骨灰洒在这里,“魂落古垣”,是他内心的夙愿。



▲刁鹏柱


他叫刁鹏柱,1955年生于锦州市。深蓝色的上衣配着深蓝色的牛仔裤,很有几分粗犷。头发长长的,戴着一副眼镜,又有几分斯文。长相很憨厚,不爱说话,喜欢看着人们微微地笑。但是一旦说起长城,说起照片,他就会滔滔不绝。

刁鹏柱27年前所接触的西沟长城,隶属于锦州市,后来因分市归葫芦岛市绥中县所辖。






命运多舛 初识长城





▲刁鹏柱摄影作品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刁鹏柱的回忆,伴随着些许的磨难苦涩和浅淡芳香。1955年7月5日,他出生于锦州市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因身患多发性骨瘤,得以留城。在家待业3年,都是在市图书馆度过的,后来,他感慨自嘲地说“感觉是在图书馆上班一样”,开馆去,闭馆归。中午没有什么吃的,就饿着,但仿佛也感觉不到饥饿。直至现在,他一直认为,自己所有的文化底蕴或者积淀都来源于这3年的苦读。

粉碎四人帮,高考恢复了,他雄心勃勃报名备考。在高考的前一天,还在北湖公园看书到凌晨。无奈命运多舛,尽管分数过线,但还是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如愿。第二年,亦是如此。

刁鹏柱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从不甘于落后,凡事总想争第一拔头筹。1976年到市针织一厂上班,在基层摸爬滚打着青春,不久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工余时间还勤奋攻读,顺利拿到了辽宁大学中文系的自考大专文凭。他还参加了锦州市职工文学社和群众艺术馆摄影培训班。因为文笔和摄影爱好出众,被调到厂工会任宣传干事兼厂图书管理员。业余时间,看书、写诗、摄影,变成了“雷打不动”的爱好,并坚持至今。



▲刁鹏柱摄影作品


说起刁鹏柱与长城的结缘,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全国开展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大型活动,他响应号召,随摄影培训班到长城采风,来到绥中县(当时隶属锦州市锦西县),参加了九门口长城的修复工程。汗水洒进搬砖的历程,工资捐给修复的长城。

“当时,我就被眼前壮观凄美的长城惊呆了。没想到,锦州还有这么美的长城?”回到家后,刁鹏柱的脑海里总是浮动着长城的影子,“那种苍老和雄伟仿佛有一种力量牵引着我的魂魄。”喜爱摄影的他,自然而然把长城作为自己重要的拍摄题材。

平时,刁鹏柱也是一个书呆子类型的人,不太融于生活,几乎不太会“来事”,除了摄影读书之外,似乎什么都不能做。特别曾经遭受家庭婚变和工厂下岗,一段时间以来,在他的心目中,太阳似乎都变成灰色的。



▲刁鹏柱摄影作品


从第一眼看到长城起,长城就变成了刁鹏柱的“诗与远方”。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就骑着自行车,飞奔长城,寻找灵感,拍摄图片。后来,他的足迹遍及辽西所有的长城。有一次,他兴奋地来到了位于辽宁河北交界的锥子山长城。锥子山长城蜿蜒于燕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上,山顶有一个圆形主峰,上锐下丰,形如锥子,十分险峻。“站到锥子山上,可以看到两道长城系统,左手是蓟镇长城,右手是辽东镇长城。东、南、西三个方向的三条长城像三条巨龙齐聚锥子山,呈现丁字形状,是万里长城中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观。”刁鹏柱介绍说。又因这里的长城形式多样,独具特色,被专家誉为“长城博物馆”,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种独特的胜景在祖国万里长城中是绝无仅有的,是辽宁长城的精华,是鲜为人知的长城明珠。锥子山长城共分为七段,其中最精彩的景点有三段,即:锥子山主峰段、西沟段、小河口段,其景点各具特色,基本保持原汁原味的原始状态,被游客誉为“中国最美野长城”。



▲刁鹏柱


白天,坐在神圣雄伟的长城上,四野空旷,视野开阔。在寂静的夜晚,一个人走在长城上,可以用心与建造出人类奇迹的先祖们对话。这样一来,在困顿中思考人生的刁鹏柱,看到了长城巍峨壮丽、气势磅礴,也看到了其外形之下的柔性与温婉。他从中悟出了隐忍、坚毅、豁达和包容,“长城告诉了我对待生活的态度。”长城,就这样渐渐地消弭了他内心的怨尤,打开了他的心结,使他的精神为之澄澈而豁然开朗。长城拯救了他,让他重获生命的激情和力量。

2009年4月,刁鹏柱做了一个大胆举动,放弃城市生活,定居长城脚下,记录这个不为人知的“最美野长城”的点滴变化。

磨难,永远是成长的基石。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苦,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黯淡,何来辉煌?






无怨无悔 拍摄长城





▲行走在长城上的刁鹏柱


27年来,刁鹏柱几十万次行走在长城上。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雨雪风霜,无论严寒酷暑,只要有了创作的冲动,就提起相机钻进莽莽群山,去搜索因长城而成就的人间美景。

一次秋季,刁鹏柱在长城上行走,天已渐黑,向山下望去,发现有个大型人工湖,有工人还在修拦水坝进行劳作。他决定从这里下撤,半路在岩石上突然踩空滑下悬崖三米多,三脚架也掉了湖里,最后他终于抓住一个树根才脱离险境。待下到拦水坝,工人们为他捏了一把汗,送他走出大山已是半夜。

一次夏季,刁鹏柱在山上拍片遇到暴雨,一声声响彻天空的霹雳就在他躲雨的城楼旁炸响,吓得他飞速跑起来,大火球追着他跑,足有20分钟,现在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从这以后,他得出经验:雷雨天,不能上长城。

一次冬季,刁鹏柱爬了一座很高的山,要穿过密不透风的灌木丛,天黑了,片子拍完却已不能保证找到原路下山,而且沿途有几处断崖,摸黑下山随时会掉进深渊。他只能坐下来,吃口干粮,喝点宝贵到不能过量消耗的水,拉紧衣服拉链,抱着膀子靠在一座半塌敌楼的角落里,就这样等待着次日黎明的到来。夜里透骨的寒冷和咆哮的北风向他一阵阵袭来,他只有咬紧牙关,把衣领袖口扎得更紧些,就是凭着这样的勇气坚持着。当新一天的霞光在天边出现时,马上抛却昨夜的饥寒和恐惧,再次拿起相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



▲刁鹏柱摄影作品


一次桑拿天,特别炎热,长城上的树林里像蒸笼一样。随身带的水喝没了,只好往回赶,到最后还有1000米左右的距离,实在挨不下去了,只好爬着走。凭着最后一点力气,才到了山下,原来是中了暑,幸亏遇到村里人家得以解救。

两三瓶矿泉水、四五个馒头、六七个鸡蛋,是刁鹏柱每次出门前必须要准备的。尽管如此,有时候,也还是出现渴和饿的情况。渴了,就捧着河水喝,有微生物也都喝了。饿了,夏天就吃野菜,秋天就吃树上掉下的烂苹果烂梨。每次上山,都拿着一根木杆,敲打着树木草丛,怕出现毒蛇。被马蜂叮咬,成了每年夏季都要必经的劫难。



▲刁鹏柱在野外摄影


在寂静怡人的春夜,在炎热难当的夏日,在红透群山的秋天,在瑞雪覆盖山峦的冬季,刁鹏柱常常一个人走在长城上。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顶风冒雪,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只为心中那份执着的梦想,只为成就与长城的那份千古“情缘”。

刁鹏柱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让全国乃至世界知道了隐藏在大山中的辽宁野长城。用手中的相机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他广揽影友,创办了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创作基地、锦州市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等,并通过各种媒体和载体将鲜为人知的辽宁野长城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2007年12月,在绥中县文化馆举办《绥中长城风光摄影》展;2008年1月,在葫芦岛科技馆举办《我家乡的长城摄影展》;2008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刁鹏柱摄影集《绥中古长城》;2013年9月,在锦州世博园葫芦岛园举行绥中长城摄影展;2014年8月,《绥中锥子长城》在沈阳第三届辽宁旅游摄影节上展出,刁鹏柱荣获辽宁旅游摄影贡献奖……



▲刁鹏柱摄影作品


2016年8月,刁鹏柱受邀参与绥中县申办长城国家森林公园的工作,他不计报酬欣然应允,带领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进山考察,走遍山山水水,搜集拍摄珍贵野生动植物标本,并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不分昼夜,做出了大型资料画册,分为:生物景观、地文景观、水文景观、天象景观、人文景观、基础设施、可借景观7部分,清晰明了、图文并茂,尤其是图片中的长城,有常人所赞叹的雄奇壮阔、气势磅礴,更有鲜为常人所知的柔婉灵动,它让这个千百年来的人间奇迹,刹那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画册的质量在全国排第三名,长城森林公园顺利获批。

2007年国家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启动,刁鹏柱积极协助省市县文物部门工作,在《辽宁长城》《绥中长城志》这样的珍贵典籍中,他作为摄影的第一作者为长城留下了珍贵影像。

刁鹏柱拍摄的长城作品构图奇巧具有视觉张力,把长城“野”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独立峰顶的破损城楼、乱石掩映的城墙痕迹、杂草灌木中的断壁残垣、连绵起伏时断时连的长城全貌……

刁鹏柱是一个把一生献给摄影艺术的人,准确地说是献给长城的人。他镜头下的长城,春季山花浪漫,夏季云海汹涌,秋季五彩缤纷,冬季银妆素裹。透过照片可以看出,他是在用镜头歌颂长城,讴歌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家国情怀 我的长城




▲刁鹏柱摄影作品


从古至今,不断地有人倒在长城旁。这其中既有修筑城墙的劳工,也有捍卫家园的战士,于是每块城砖都成了有血有肉的灵魂,不容亵渎。置身山顶敌楼,轻轻闭上眼,将耳朵贴在五百年前垒砌的砖墙上静静聆听,似乎战鼓声与呐喊声不绝于耳,一点点演绎着千百年的历史……

刁鹏柱爱长城,拍长城,也加入了中国长城学会。他将保护长城作为自己的职责和追求,以己之力、不讲代价、没有收入、无怨无悔,精心地呵护着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墙台和城楼。每次登上长城都会带着塑料袋,捡拾一张张丢弃的废纸和一个个饮料瓶,然后把一袋袋垃圾艰难地背下山。他在村子里办了一个摄影基地,经常有影友关顾,客人走后,他从来不乱倒垃圾,把一部分垃圾焚烧一部分做肥料。

因为刁鹏柱知道,由于岁月的侵蚀,长城也变得越来越沧桑,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改变一些原来的模样。看见坍塌的城墙和脱落的城砖,他都会用尽最大的力气,一块块搬回到长城上细致地堆放好。近年,时常有人为区区小利所驱使,不惜盗拆长城砖砌墙或者垒土炕,长城两侧的树木也经常被盗砍,长城文物及古长城的自然环境都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看到坍塌的残墙、盗砍的残树、丢失的青砖,刁鹏柱非常痛心,这些都是他最美的孩子啊,再也找寻不到最初俊俏的模样,令人扼腕唏嘘。



▲刁鹏柱摄影作品


保护长城,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还要呼唤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投入其中,这项工作将一直进行下去。

时常有不文明的游客在长城上做出损害长城的举动,刁鹏柱不顾一切予以制止。一群驴友在长城的残墙上喷涂“到此一游”等字样,他发现后立即在新闻媒体曝光,引发了报纸如何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的大讨论。一群外地来的武僧在摇摇欲坠的城墙上窜下跳,拍摄武侠影视,他立即上前大声与他们理论:“你们的这种不文明行为应该立即停止,我是中国长城学会会员,我己经给你们拍了照片,再不停止,我就给你们曝光。”其中有个男的气势汹汹地冲过来,“不停止怎么地?有能耐你曝光呀,看你咋曝光?”他不惧威胁:“长城很多城楼己经接近倒塌,特别是单面长城墙体砖已松动,不应该随意站在残墙上拍摄,这种破坏长城行为应该立即停止。另外这也不安全,出现问题得不偿失!”在他耐心地教育和劝说下,这伙人终于停止了拍摄。“长城代表一种文化和精神,是中华民族遗产,所有人都应爱护它。在赏景拍照过程中,要怀有一种敬畏之心,自觉保护长城。”有一次,他看到某摄影大赛还展出踩踏长城残墙拍摄的图片,立即与组委会进行沟通。最后建议被采纳,组委会撤掉了这样的图片。



▲辽宁古长城之锥子山段


有一年夏天,听村民们说,有旅游的人从长城掉山涧里了。刁鹏柱飞快往长城上跑,碰到东戴河消防队救援人员,找不到具体位置。他大声说:“我带你们去!”经过的树林,是没有人走过的原始森林,他拿着镰刀开路。经过5个小时的奋战,大家救出了坠崖的驴友,送往医院。

刁鹏柱熟悉长城脚下的每一条小路,熟悉长城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株草木、每一块砖瓦、每一座敌楼。讲起古长城的传说,讲起“媳妇楼”的故事,如数家珍。

有位文艺评论家这样说刁鹏柱:“他是一个对摄影近乎偏执的人,他是一个为了艺术而忘乎自我的人。以一颗朝圣般虔诚的心灵,端起心爱的相机实现着对这片野长城的发现与守望。当我们以一个世俗者的身份去评析他多年来孑然一身与长城为伴的壮举,当我们从欣赏者的角度去感受他那夺人心魄的长城摄影作品,当我们走进他为我们创设的人生与艺术的语境时,浮现在心灵深处的只有四个字:‘我的长城’。”






率民致富 谱写新篇





▲刁鹏柱开办的农家院摄影基地


长城脚下的绥中县永安堡乡西沟村,如今已成为中国传统古村落。来这里采访却不容易,坐完火车还要倒汽车,开往大山里的班车一天只一趟,司机听说我要采访老刁,立刻对我说,他呀,十里八村都知道。口碑好。

采访中,我听到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一次临近村庄有个庙会,煞是热闹,刁鹏柱也去参加了。突然听到有看热闹的人问别人:“西沟有个城里来的大学生,大长头发,戴个眼镜。打他一来那沟里就热闹啦,城里大客来旅游的乌央乌央的。他是谁?太神啦!”有人告诉他,你旁边站的人就是。那人就问刁鹏柱:“你咋这么神呢?快到我们这沟儿来得了,让咱也挣挣城里人的钱。”



▲在古村落小憩的刁鹏柱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把穷山沟打造成旅游村?简直是痴人说梦!”最初,刁鹏柱的想法备受质疑。

那时,刁鹏柱落脚在村长家,刚开始创办“农家院”的初衷也是解决自己的生活来源。就和村长共同创办了长城脚下第一家“农家院”。慢慢地,就火了起来。

不火是不可能的,那时刁鹏柱担任国内好几家摄影网站的版主,又是微信QQ群主,他还兼职多个摄影团体职务:中国长城学会会员、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锦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辽宁旅游摄影协会葫芦岛分会副主席。在他租住的“农家院”的院墙外,挂了很多牌匾:辽宁省旅游摄影协会摄影创作之家、辽宁长城摄影俱乐部、沈阳晚报锥子山长城摄影实训基地、锦州市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葫芦岛市旅游摄影协会创作基地、葫芦岛市民俗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凌海市摄影家协会摄影采风创作基地等,伴随着刁鹏柱的摄影宣传,熟悉的文化人来找他拍长城,不熟悉的人得知后要来逛野长城,纷至沓来,要住宿,要就餐,要吃当地农家饭菜,怎么能不火?



▲清晨登上锥子山长城的摄影爱好者


当时西沟属于辽西贫困山区,看到村民一年到头没有什么收入,刁鹏柱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他想,办一家“农家院”还不行,非得形成规模,组织当地村民大力开办“农家院”,通过发展旅游让山沟火起来,改变当地山村的落后面貌。为此,他走村串户和村民交朋友,挨家挨户去宣传开展旅游的好处,怎么办“农家院”?房子怎么收拾?怎么上网进行宣传?还结合当地特色和村民研究了一系列农家菜谱。现在,围绕长城旅游,当地“农家院”已开办了30余家,笨鸡及笨鸡蛋、蜂蜜、栗子、山蘑菇,山野菜等当地特产山货都卖出去了,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

刁鹏柱用相机开拓了一方热土,使名不见经传的山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辽宁省著名的旅游景区、辽宁省旅游十佳文化遗产地。大山里,通了公路;村屯里,立起了太阳能路灯;村民家里,联结了网络,有的人成了网红……



▲雪中摄影的刁鹏柱


当地的村民们已经把刁鹏柱当成了自己人:谁家新开农家院都要请他起名,请他做宣传牌匾广告,请他验收;谁家遇有喜事,都要请他照相;一到腊月,各家各户都要杀年猪,这是一个隆重的仪式,都要请上他。

村民杜哲是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有开办“农家院”的想法,刁鹏柱鼓励他大胆干,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上网宣传,同时还鼓励他积极进取,树立远大理想,做新一代青年。现在杜哲已经是当地村里开办“农家院”的致富带头人,不久前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村民杨德满开办“农家院”苦于客人少,刁鹏柱根据他爱好美术的特长,引导他开发艺术细胞,下决心买了数码相机,教他拍照,收他为徒。现在杨德满成为绥中县摄影家协会的会员,昔日农民拿锄头的手拿起了相机,成为农民摄影家,经常带领各地影友上山拍长城,他家的客人也因此络绎不绝。

采访中最后获悉,刁鹏柱所在的锥子山长城已经被辽宁省列为重点开发的中国国家长城公园,未来长龙腾飞指日可待。

采访的夜晚,在山村柏油路上行走,在太阳路灯下回头看刁鹏柱租住的“农家院”,院中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