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刁氏宗亲总会会刊》第十期《族史博览》

发表时间:2017-06-16 16:29

十期族史博览

山东文登长学山刁氏考/刁品安

相传,山东文登长学山刁氏始祖系兄弟俩,唐朝由小云南移民长学山开基创业。这在光绪《文登县志》上有记载:刁通字叔达,世居城西三十里,长学山阳。又云,据神道碑,通之先自唐迄宋世居长学山阳,现散居。有文字记载的一世祖刁全,元至元(1264-1294年)年间诰赠宣武将军,管军上正总管招讨使司事。其子刁成袭其爵位。三世祖刁通,字叔达,长学山阳(今山东省文登县米山镇长山村)人。成公三子。元朝著名将领。元至元十一年(1275年)宣授宣武将军(从四品武官),领东征汉军招讨使司事(正三品),膺虎符佩金符移镇扬州,世世勿绝。寿七十九终,于至大元年(1608年)赐祭葬。配王氏,诰封夫人葬长学山阳。子八:怀宝,怀仁,怀直,怀义,怀信,怀达,怀恩,怀福。通公生于南宋末年,时天下大乱,文登已属元朝,他投笔从戎,初投李憛部下,授忠竰校尉,共事后不满李憛的所为,因而辞职还乡。公元1269年,元军攻取襄樊二州,又应征参战,元朝阿术丞相选派骁锐精兵300余名,交付刁通总管,充任先锋部队。公元1270年于湖北省襄阳府方北县与南宋军队作战,驰马突击宋兵,斩宋兵百余人,宋军溃乱大败。1292年3月,其副将张九元率部攻克樊城,歼灭宋军万人。他先后克樊城,定镇江,夺淮南,屡立战功,5年后升为进义校尉,6年后升为武略将军,管军千户,赐银牌;7年后升宣武将军,兼管领东征汉军招讨使司事,佩戴金符,镇守扬州。用兵神机莫测,战术变化无常,从征30年未曾败北。元顺帝年间,倭寇常来文登抢劫,时任招讨史奉旨东征,在文登安营扎寨御倭。死后,被运回家乡安葬,墓葬规格很高,墓道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可惜“文革”中被砸毁。2006年5月,米山镇长山村铺设自来水管时,挖出了刁通墓4块残碑。《文登县志》记载:通,字叔达。山阳人。弱冠,授从征忠翊校尉。值乱离乡,多劫掠,通仗义却贼。人借其庇。时李倡乱,通不义所为,因弃来登。至元十一年(1274年),诏丞相伯颜举兵四讨,通仗剑从焉。勇艺绝伦,数冒矢石登城拔垒,其功居多。阿朮元帅乃选通领都下军,克樊城,定镇江淮南一带,遂膺虎符。升征东招讨使,仍佩金符移镇扬州。命世袭其职。嫡孙刁士敬,武略杰出,宛有通风。至顺八年(1348年),番戎叛乱,士敬率师削平其功,尤为时所倚重。墓在长山。四世祖刁怀宝,通公子。袭父爵为元朝宣授宣武将军(从四品武官),宁海等路管军上军,总管招讨使(正三品)司事。寿七十七。配刘氏,赠洪农郡君。葬长学山阳。子三:士敬,士安,士敏。五世祖刁士敬,怀宝公长子。以武略将军袭祖职。元至顺元年(1330)八番叛乱,士敬率师削平之。怀宝公三子刁士敏,袭爵为元朝宣授宣武将军(从四品武官),管军上正总管招讨使(正三品)司事。葬长学山阳。子一:孝忠。六世祖刁鹏翼,元朝宣授昭信校尉(正六品武官),仍佩金符,镇守扬州招讨使司事。七世祖刁徇,仍承袭昭信校尉职(正六品武官)。长山刁氏,七世从戎,战功显赫。卓著者当数一代英豪刁通大将,一生战无不胜,有常胜将军之美誉。

相传,明朝初年,因恶人诬告刁家谋反,朝廷下令诛杀长学山刁氏。幸得大水泊一于姓亲戚报信。除36人被杀外,更多长学山刁氏族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隐姓埋名。明朝灭亡后有一支重返长学山恢复祖业。更多的流亡族人在当地定居,繁衍生息。前几年,台湾刁培俊在网上联络长学山各分支族人,倡议重修族谱,目前已经联系上十余个分支。他们是:

[以下材料根据刁培俊发布在族谱录刁姓社区的材料整理,谨表谢意!]

【文登长山村全公后裔】十世祖瑞公,继文在,单国秉长。永守培基,其维孝友。刻念恒业,尚在经书。

【烟台马山寨礼公后裔】开基祖礼公,壹守,兴连仁文。(新字辈:永世培基,其维孝友。刻、念、恒、业,尚、在、经、书。)

【文登文城灵云公后裔】开基祖端公,有奉,尚朝应化,单国秉光。永守丕基,其维孝友。刻念恒业,尚在经书。

【大连庄河刁家屯东领公后裔】开基祖东领公,单发单,琳单鸿单。希守丕基,其维孝友。刻念恒业,尚在经书。

【大连庄河柯屯文福公后裔】开基祖文福公,单腾,单成学风。永守丕基,其维孝友。刻念恒业,尚在经书。

【海阳小纪镇小纪村端公后裔】开基祖端公,有奉,尚朝善大,单文单光。云振培永,绍玉瑞长。

【海阳小纪镇小刁家村能公后裔】开基祖能公,文单单三,单单国单。廷堂显单,年勋田山。

【海阳小纪镇大刁家村伟勋公后裔】开基祖伟勋公,……奎忠学书君。

【乳山口镇刁家塂架公后裔】开基祖架公,文学起单。作玉德吉,福(明)维合志。

【即墨丰城镇刁家大丈村凤公后裔】珠族、玉佩族、玺族、玘族、璠族、业族、柏杏梅族开基祖凤公,美得才尚,珍永深胜……瑞里云,仁义礼智信,恭敬诚实家。

【内蒙赤峰广盛公后裔】开基祖广盛公,文士鸣振,凤占春玉宪。常德鸿恩瑞,喜庆福自安。

长学山刁氏源远流长,世代忠良,人才辈出。原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刁培泽少将,曾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离休时为郑州市政协副主席的刁文都是长山村人。 叶落归根。改革开放以后,身在异乡的长山后裔纷纷回故土寻根认祖。刁俊德、刁俊范、刁绍武、刁放、刁丽丽等宗亲倡议重纂族谱,重修刁通墓园。众多赞成者一致提议成立世界刁氏宗亲总会文登长山支分会主管家族事务。2016年7月23日,世界刁氏宗亲总会文登长山支分会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米山镇长山村礼堂举行成立大会。刁俊德任会长,刁丽丽任秘书长。

西虢东迁夺有雏公封地考/刁连璧

据同治十二年江西宏农堂刁氏族谱记载[1]:“受姓始祖,刁有雏。周宣王三年丙子(公元前825年)出。陕西长安城宏农县人。赐刁侯。配陆氏。夫妇合葬于宏农县西城内。有碑志。子二:仁仲,义仲。”

周宣王三年为公元前825年,系宗氏品安先生所考。

其时有无宏农县?中国古代实行郡县制,非专业人员多认为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但这是就全国而言。实际上,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2]。春秋的县可分为两种类型:楚和秦的县都直属于君主;晋、吴的县多是卿大夫的封邑。两者都是直属于国君的别都,具有边防重镇的作用。郡的设置要较县为晚 。秦穆公九年(前651年),晋公子夷吾(即晋惠公)对秦国使者说,“君实有郡县”,为秦国设郡的最早记载。《史记》秦本纪记载[3]:“(秦武公)十年,伐邽(邽[guī])、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灭小虢。”就是说,秦武公十年“初县”,即公元前688年,已开始设县,前687年杜、郑成为县。有雏公出生于公元前825年,距秦初设县近140年。(前825~前688年)因此,此时已有宏农县无史料记录。但是,没有记录不等于事实上不存在,如同现在大报未登的东西而“小报”之载不能视为不存在一样。再者,或许后人做谱时已设县,也不是不可能的。从上引述的资料可知,春秋时置县和分封并存,县高于郡。退而言之,尽管当时未设县,待有雏公后裔做谱时,肯定已有宏农县,而据实际存在的其地说为“宏农县”也不为过。因此,有雏公“夫妇合葬于宏农县西城内”之资料是可信的。

历史上的弘农,据史俊超氏《弘农沿革考》文[4],“弘农作为地名第一次出现是在西汉”。汉弘农县即秦之函谷关城。作者史俊超氏从周振鹤先生之说,置弘农郡在汉武帝元鼎三年,即前114年。弘农县为弘农郡郡治所在。北魏以后,弘农县的地位进一步被陕县所取代。到宋代,“至道三年(967年)改为虢略,从此弘农作为地名在历史上消失了”。

史氏文引述《太平寰宇记》记载:虢州,弘农郡。今理弘农县……后魏避献文讳,改为恒农县。永熙三年,仍改恒农为弘农。

隋开皇三年,废郡(按:即弘农郡),所以领县并属陕。大业二年废陕州,又以弘农县废立郡,即理于今州西古城;其年冬又移郡于鸿胪川,即今郡理也。义宁元年改为凤林郡;其年又以卢代县置虢郡。唐武德元年改虢郡为虢州,仍改凤林郡为鼎州,乃自弘农移理阌乡县。贞观八年废鼎州,自卢氏县移虢州于今理,属河南道。

《读史方舆记要》恒农城下又曰:“春秋时虢国地,晋灭虢,其地属晋。后为秦、魏二国之境,秦属三川郡。汉武置弘农郡,置弘农县故函谷关城是也……秦曰桃林县,汉曰弘农,后或曰恒农,州郡皆治此。”

史氏之文表明,宏、弘二字通用。弘农县,弘农郡,恒农,虢州,虢郡,陕州,虢国,皆为同一地,虽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范围治所有所变化,但皆围绕“弘农”中心地带未变。

从上文可得出结论,历史上弘农只有一,弘农见之于正史名称为“弘农郡”,治所弘农县,时在在汉武帝元鼎三年,即前114年所置,其地在陕州;陕州,今之陕县,与东迁西虢在同一地域。而且《读史方舆记要》明明确确说道,恒农(宏农)即“春秋时虢国地”。因此,“虢国,宏农”为同一地是无疑的。

现在来说虢国。武王灭商后,封文王两个弟弟即武王叔虢仲、虢叔于东西二虢。文见《左传·僖公五年》传[5]:“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此为西周只有东西二虢之例证。

西虢,文王弟虢叔初封地,位于今陕西省宝鸡东南一带,现存虢镇应是其原封地遗址。

东虢位于今河南荥阳处。《左传·隐公元年》记载,庄公母武姜宠爱其子即庄公弟共叔段,请求庄公把“制”这个地方封给共叔段,庄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6]。”其注曰:制,地名,又名虎牢,在今河南省荥阳县西。虢叔,东虢国君,为郑所灭。虢,国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处。作者将庄公言“虢叔死焉”死之因译为造反:“从前虢叔就曾因造反而死在那里(即:制)”。这充分说明,此虢叔为东虢末代国君,而非文王弟虢叔。史学界对虢国封地之国君说历来有异。予从虢仲封东虢,虢叔封西虢之说。质言之:不管谁营东西虢,荥阳宝鸡不会飞。

南北二虢,是西虢随平王东迁而建之虢,实为一虢。时在东周。据《史记·秦本纪》记载[7],幽王被犬戎灭后,“周避犬戎难,东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时在公元前771年或前770年。

彭裕商氏认为,三门峡的虢国是西虢东迁来的,虢国的东迁当在平王东迁时[8]。其根据有二:一是,从西周晚期关中的政治形势来看,并不存在虢国必须东迁的紧急情况;二是,在王室尚未东迁的情况下,虢国也不可能独自先行东迁。

东迁西虢在三门峡处建国,史书有记载。《左传》鲁僖公二年记载,“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9]。”下阳之注:虢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鲁僖公五年记载,“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10]”。其注说,上阳,虢国都,在今河南省陕县。上述资料表明,下阳、上阳皆属虢地,下阳为虢邑,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上阳为国都,在今河南省陕县,两地隔河相望,实属一虢,即东迁之西虢。以国都论,当在今河南省陕县。鲁僖公五年,即公元前655年,虢为晋所灭,并留下了唇亡齿寒的成语。

上面论证了弘农县和东迁西虢属同一地。有雏公居弘农地早于西虢东迁。有雏公生于弘农,而且葬在“宏农县西城内”。上文已引述《读史方舆记要》资料,恒农(宏农)即“春秋时虢国地”。春秋起迄时间为前770-前476年,西虢东迁当在前771年至前770年间,而有雏公出生时在公元前825年,至西虢东迁时,年在55岁上下。也就是说,此时有雏公家园已被西虢所占。这是有雏公之地被夺证据之一。从萍乡谱记录看,有雏公被封为侯,若有国,其地当在宏农(弘农),卒后当有谥号,然却无谥,其子孙也无世袭之记载。此其二。第三,既然受姓,又赐侯,从出生时起,只55年就完了。那么,何时受姓、赐侯?第四,既(若)是一国之君,此墓有多大?碑置于墓内还是置墓前?碑仅做为一个识别的标志吗?总感到有些蹊跷!从上述诸点看,有雏公之地被西虢东迁所夺建国,或者说,平王夺有雏公之地与虢,这一结论是可以成立的。因而,亡有雏公者乃西虢或曰平王也,除此还能作何解释呢?

总而言之,只要承认有雏公为陕西长安城宏农县人,宏农县为有雏公家园,那么,除非有证据予以否定,否则,东迁西虢夺有雏公地建国,或曰平王夺有雏公地与虢这一结论,是不可推翻的。(2016.10.19修改)

参考文献:

[1]刁品安整理.宏农堂刁氏族谱世系图.中国刁氏文化研究会会刊.2013;3:40

[2] 白の海豚恋.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什么时候?. 2009-01-18(百度)

[3]陈书良.(主持整理).司马迁.史记·秦本纪.(文白对照)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1);60

[4]史俊超.弘农沿革考. (抄录于百度文库。原载: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3):2013,9.)

[5]颜炳罡主编.左传·僖公五年.文白对照.天津古籍出版社. P.2277

[6]同[5].P.2159

[7]同[3].P.59

[8] 彭裕商.虢国东迁考.(网文)

[9] 同[5].P.2270

衡王与刁家井

刘福新

6月4日午后,司机师傅于观喜将我从乔官镇的潘家槐林拉到了鄌郚镇,在鄌郚镇党委接待室小憩后,再由鄌郚镇文化站长王子柱亲自驾车,网友《鄌郚文史通览》总编刘文安陪同,到了东山后。

东山后,曾用名刁家庄,宋朝庆历年间,刁姓从河北枣强迁来立村,取名刁家庄。清朝初年,刘、李等姓迁入,以位于金山东北侧,改名东山后。别称李家山后。

鄌郚是一个古国,自古就有南鄌(郚)、北都(昌)、西剧魁、东营丘之称,鄌郚与其它三处皆属昌乐“四大古国”。这里的故事当然不少。

15点半,我们抵达东山后,王子柱站长领我去看刁家井。刁家井位于鄌郚镇东山后与陈家楼两村交界处。井口用六块大石砌成,看上去就象一整块巨石从中央凿开,直径达三米,井深约16米,弯腰俯视,色纯净,可照人。再看井沿,石面磨出了深浅不一的沟,约有五十余道,最深的有5厘米,可以想象,千百年来,村人都是用井绳拔水,天长日久软磨硬拉,以至于此。这种情景,我在故乡小埠前见过,但当我看到井沿石面被磨出一道道深沟时,还是惊讶不止。这刁家井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青州衡王的外祖母家是刁家庄,因为刁家庄地下基本上是岩石,打井极其困难,吃水要到一里外的河里挑。衡王小时候常看到外祖母艰难地从很远的河里挑水,就记在心里,决心以后一定为村里打一口井。

衡王长大后袭了王爵,某天,他从封地带来石匠,来到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随便一指,“就在这里打井。”这个地方正好有一块巨石,方圆十几米。石匠犯了愁,这么硬的石头怎么能打井呢。于是他提了要求,每打出一升石砟子就得付一升钱。当时衡王有权有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石匠的条件。说来也巧,打下十米深后,石头就不那么硬了,再打到两丈深的时候,石匠听见西北方向有水声了,石匠贪财,为了多挣恒王的钱,就用石块把泉眼塞住了。继续往下打,又打了许久,石匠听见井底深处有人拉呱,是一位妇人隔着墙头要箩箩豆面蒸菜吃。把石匠吓得不轻,如果把地打穿了那还了得,于是使劲摇动铃铛,让井口的人用绳子把他拉上去,当拔到泉眼时,石匠用锤子使劲一砸,顿时哗啦一声水灌满了井。石匠又怕井底太薄容易让水压穿,便把井边的三间破房填到井底下,这个井也就不那么深了。因这井是恒王派人给刁姓外公家打的,故而村人起名“刁家井”。

关于刁家井,另有一说,是衡王主动提出打出一筐石砟子付给一升钱的。很可能恒王对这一带地形十分了解,觉得自己势大财粗,打一口井的用度小事一桩。我觉得这个说法更有道理,因为一个农村石匠面对的是一位王爷,不可能提出每打出一升石砟子就得付一升钱的要求。

从我拍下的照片里,诸位朋友可以看出,刁家井的井壁全是坚硬的岩石,这眼井不论深度和硬度,在全国确属罕见。

2012年6月16日21:20完稿

吉林农安永和堂刁氏

吉林农安永和堂刁氏始祖刁朝官,世居山东省海阳县行村乡耦阳社小集。子二:志善,存善。三世孙大才公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迁居边外承德府丰宁县。六世孙秀公迁居今吉林省长春府农安县三宝乡放牛沟村刁家床子,距县府25华里。其长子广学公迁居农安县凤凰岭,距县府75华里。后裔八世孙椿芳、椿茂、椿魁等人由凤凰岭迁居奉天省安广县套木嘎屯。后裔从五世起启用下列字辈:文秀广金椿,治世守国恩;德意生成福,奇明凤祥尊。截止1989年刁世泰和刁世芳编修族谱,子孙已繁衍15代。

二世祖刁志善,朝官公长子。子一:大才。/二弟刁存善,子一:大猷(失传)。

三世祖刁大才,志善公子。子四:岳(失传),龙(失传),荣,镒(失传)。

四世祖刁荣,大才公三子。子二:文显,文照(失传)。

五世祖刁文显,荣公长子。子一:秀。

六世祖刁秀,文显公子。子三:广学,广文,广武。光绪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后裔为其立碑。曾孙椿长撰写碑文曰:盖闻祖德宗功百世遵承而弗失,箕裘礼乐万年法守而长存。然向以使之弗失长存乎?惟资碑碣以志其迹。亦犹钟鼎以铭其功焉。夫故家相传万于乔木者也。蟠踞厚者,修始繁泽之自根及叶也;拥溉多者,丛愈茂泽之自叶流根也。吾刁氏祖居山东登州府海阳县行村乡耦阳社。自雍正初年,大才、大猷先祖迁西城热河承德府丰宁县。传二世。曾祖秀迁关东吉林省长春府农安县放牛沟。缅惟曾祖典则,燕贻后人。不能尊祖敬宗,倘坟墓代远而无稽,遗憾大矣。以为墓志耳。自曾祖秀至七世祖广学、广文、广武。广武亲祖四子,长钫皇恩,次惠(左边加金字旁)三钟皇恩,四锡皇恩。从来门庭祥瑞,家道荣昌。子孙椒衍而不息,事业休隆而无疆。斯固先祖所培植者厚,亦实彼苍所获佑大耳。曾孙长谨沐援翰,不揣固陋作此碑文,勒诸贞珉以永垂不朽云。长三伯钟父锡监立。

七世祖刁广学,秀公长子。居长岭县大兴镇凤凰岭。子四:镛,钧,钺,镤。/二弟刁广文,偕同三弟广武迁居三宝乡放牛沟村刁家床子。子二:镔,钰。/三弟刁广武,钫,惠(左边加金字旁),钟,锡。

八世祖刁镛,广学公长子。子四:椿芳(迁居安广县套木嘎屯),椿茂(迁居安广县套木嘎屯),椿发,棒枫。/二弟刁钧,子二:椿魁(迁居安广县套木嘎屯),椿玉。/三弟刁钺,子一:椿盛。/四弟刁镤,子一:椿材。

八世祖刁镔,广文公长子。子一:椿太。/二弟刁钰,子一:椿山。

八世祖刁钫,广武公长子。子二:椿生,椿业。/二弟刁惠(左边加金字旁),子二:椿才,椿庆。/三弟刁钟,子一:椿泽。/四弟刁锡,子四:椿良,椿长,椿景,椿颐。

根据刁世泰和刁世芳1989年编纂的族谱整理